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海绵城市生态环保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0

登记号:G20190133

所属行业:制造业

学科分类:地球科学;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态环保功能

绿色分类:环境质量规划;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海绵城市生态环保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成果登记号: G20190133 学科分类: 地球科学;
绿色分类: 环境质量规划; 项目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态环保功能      
推荐单位:

同济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中期阶段
合作方式: 整体转让, 成果所属行业: 制造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项目介绍:为了缓解不健康的城市开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央自2012年开始大力推行“利用自然力量排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意见和技术指南,旨在应用先进的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和“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系统技术,解决城市积水内涝、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水环境问题,形成良性生态水循环,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中央在2015年、2016年公布了两批共计30个海绵城市。根据《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规定,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三年专项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而由国拨补助资金带动的社会资本(PPP模式)更将是达到数千亿。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据估计,至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需要达到“70%径流就地消纳利用”的设计标准,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需要资金约1600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将使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投融资发生全面的变革,会对各个领域产生影响。其中重要的支撑是海绵城市建设透水铺装功能材料。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环保材料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该项目适用于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公园、广场、学校、小区道路等区域、以及公路、机场、港口等重载道路铺装。目标顾客为各建设部门,建筑公司、市政公司等。

本项目主要为海绵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应用该项目后,能够迅速排除地表雨水,减少水漂、水雾,降低因路面抗滑性能下降产生的交通事故;减少城市雨洪风险出现的可能,降低因洪灾给城市居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威胁。此外,本项目可使用大量的工业废渣(赤泥等),能够为企业解决掉废渣的处治问题,减少堆放、填埋占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安全隐患。

通过高校和企业多方面、多角度合作,对生态环保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材料研发、养护措施、堵塞机理及冻融损伤模型进行深入地研究,全方面的认识和掌握透水路面的综合性能,有效改善透水路面堵塞以及冬季养护的世界性难题,基于海绵城市建养平台,进行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服务全国范围内城市建设,缓解城市内涝、减少水污染、增加水资源,推动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项目实施后,年消化利用赤泥和建筑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达到10万吨以上,减少堆放和填埋所需的土地并减少因堆放、填埋所造成的环境及安全问题。目标在项目投产3年后,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年利润达到1亿元以上,远期目标占据全国范围内的道路和生态环保功能性材料30%以上的市场。并可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实力,提供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咨询、材料、装备、工程、管理、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结合,依托同济大学及中组部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的优势,不断创新、占领技术高地,打造多盈利模式的科技型领军环保企业。



姓名: 成果录入人员2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1 联系地址: 1
电子邮件: 1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