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茶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0

登记号:G20201098

所属行业:制造业

学科分类: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农学;

关键词: 综合利用 茶资源 功能成分 茶制品 茶多酚

绿色分类:环境友好材料利用;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茶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成果登记号: G20201098 学科分类: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农学;
绿色分类: 环境友好材料利用; 项目关键词: 综合利用  茶资源  功能成分  茶制品  茶多酚
推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制造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隶属于食品科学领域。我国是世界最大茶叶生产国,茶叶年产量约280万吨,茶产业已成为推进山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但深加工用茶仅占10%左右,超过30%的低档茶严重滞销,另外还有大部分夏秋茶没有被利用。茶的深加工技术落后、高值化产品少、综合利用率低、装备落后等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本项目聚焦于茶功能成分高效制造、富硒茶活性因子和新型茶制品创制、配套装备开发等技术难题,历经14年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新型产品与核心装备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创新成果如下:1. 发明茶功能成分和速溶茶的高效绿色制造新技术:研发高纯度茶多酚和儿茶素绿色环保提取分离技术,产品纯度达98%以上;发明茶蛋白生物解离沉淀技术,降低成本40%以上;创新茶氨酸膜滤层析结晶联用技术,回收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茶资源的综合利用;发明速溶茶的加碱通氧加酸、鲜叶膨化酶解、臭氧降解萃取等制造新技术,解决了澄清度、溶解性、农残等问题,开发了高品质速溶茶。2. 创制新型富硒茶活性因子与高品质茶制品:研制了新型富硒茶活性因子:富硒茶蛋白通过LC-ICP-MS鉴定含有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甲硫氨酸;抗氧化肽含有两条多肽序列 LPMFG和 YPQSFIR,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95%;ACE抑制肽含有AETGEIKGHY和LGVPIVMHDY两条多肽序列,ACE抑制率为94.78%;创制了调香调味茶浓缩液、茶多酚功能性食品等茶制品并进行产业化应用,提高了茶制品的附加值。3. 开发茶资源联产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配套装备及生产线:发明了与联产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配套的氧化智能在线监控、高压喷雾氧化、溶解氧增加及堆积密度测定等装置;开发了物理场循环抽提、膜滤、压滤深度脱水等核心设备,建成了年产2000吨茶功能成分综合提取生产线和茶废弃物全利用清洁生产线。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资助下,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2项,涵盖了功能成分提取、产品创制、装备设计的核心专利群;已发表论文107篇,其中SCI论文52篇;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9项;获批茶类保健食品证书6个;本项目培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首席科学家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6人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庞国芳院士专家组)评价本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先后在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全球规模最大的速溶茶生产商)、成都华高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茶多酚供应商之一)、遵义陆圣康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国内最大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等应用示范,近3年累计加工低档茶40万吨,项目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24.9亿元,新增利润3亿元,带动我国茶产区20余万户茶农的增收致富。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有效提升我国茶产业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茶资源高值化转化关键技术创新,践行了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优势特色产业”指示。

姓名: 魏新林 性别:
出生日期: 2020-05-27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新楼221
电子邮件: weixinlin@sjtu.edu.cn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