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食源性致病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0

登记号:G20172686

所属行业:

学科分类:食品检验学;

关键词: 风险评估 推广应用 食源性致病菌 控制关键技术

绿色分类:环境健康预防技术;环境性疾病医疗技术;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食源性致病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2686 学科分类: 食品检验学;
绿色分类: 环境健康预防技术;环境性疾病医疗技术; 项目关键词: 风险评估  推广应用  食源性致病菌  控制关键技术  
推荐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腹泻性疾病,其中大部分归因于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饮食。我国卫计委发布的食品安全报告中,约60%为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所致。“快速检测—风险评估—预警发布”是国际通用的食源性致病菌控制系统。免疫学等快速检测产品依赖进口,是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本项目在“97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支持下,以食源性致病菌单克隆抗体建库为切入点,进行了细菌宏阵列可视化、杂交瘤高通量筛选、单克隆抗体建库、抗体优选配对、产品性能优化、风险评估软件研发等系列研究,获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检测产品和软件著作权,并进行了产业化运用。项目的主要创新如下: 1、基于“可视化抗原宏阵列杂交瘤快速筛选技术”。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技术核心-单克隆抗体被国外垄断,是我国“快速检测—风险评估—预警发布”难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原因。细菌种类的多样性是建立食源性致病菌“杂交瘤库”,继而建立“单克隆抗体库”的最大技术障碍。本研究对“生物芯片”这一高通量检测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技术改进,成功研制了肉眼可见的“可视化细菌宏阵列”。相比于常规杂交瘤筛选建库方法,该方法的筛选效率可达96个杂交瘤/2.5h,每天可筛选600株,而常规筛选每天最多可筛选6株杂交瘤,筛选效率提高近100倍,该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基于此技术建立的我国第一个食源性致病菌单克隆抗体库,单克隆抗体达到2400余株,是快速检测产品国产化的核心保障,其中有19株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被中国菌物保藏中心收藏。 2、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产品国产化。基于抗体库自主研发了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单克隆抗体、免疫层析试纸条、酶联免疫试剂盒、免疫PCR试剂盒、环介导恒温扩增试剂盒等五个系列100余种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显示,产品灵敏度、稳定性、准确性等指标均达到进口同类产品,但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获发明专利27项。 3、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与预警的精准化。通过将快速检测产品运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储运等全流程检测,获得检测数据后,用经典预测微生物学理论进行解析、模拟、测试,研发了“微生物快速风险评估软件。该软件可对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高风险环节,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企业可根据软件平台的预警提示,提早进行预防和处理。这种食品生产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获得软件著作权1个,发明专利1项。 本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发表论文168篇,其中SCI收录53篇,制定国家标准物质1项,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技术和产品整体在上海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上海慧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并在包括中国500强企业的新希望六合、雨润集团、金锣集团、九联集团、圣元食品等国内大型企业100余家推广使用,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2013至2015年企业新增产值6090万元,新增利润1213万元,新增税收146万元,约占该领域市场份额的10%。
姓名: 陈善忠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kjczlcg@126.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