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沪绿”系列中晚熟青花菜杂交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0

登记号:G20171638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学科分类:瓜果学;茶学;土壤化学;

关键词: 培育 新品种 中晚熟 青花菜 杂交

绿色分类:生态农业;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沪绿”系列中晚熟青花菜杂交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成果登记号: G20171638 学科分类: 瓜果学;茶学;土壤化学;
绿色分类: 生态农业; 项目关键词: 培育  新品种  中晚熟  青花菜  杂交
推荐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1、项目背景: 青花菜,又称西兰花,系优质保健蔬菜,近年在长三角及华东沿海各省市生产面积迅速增长。青花菜生产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杂交品种,前些年种子几近被日美欧等国外种子公司占领,尤其是能露地越冬的中晚熟品种的进口种子价格一再攀升到20000元/公斤,极大地增加了农民负担,严重阻碍了我国青花菜生产发展。青花菜生产另一主要问题是施肥不科学,无法实现肥料差异化投入,产量、成品率和施肥效益较低,影响农民增收和农田环境。 2、主要内容和成果: (1)本研究针对我国青花菜越冬生产的品种需求,先后利用自交不亲和杂优技术培育出中熟“沪绿二号”(2007年国家鉴定)、极晚熟“上海四号”(2005年上海市认定),利用雄性不育杂优技术和分子标记快速鉴定不育种质辅助育种技术培育出晚熟“沪绿五号”(2007年上海市认定)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中晚熟系列杂交青花菜品种。“沪绿二号”、“上海四号”参加了国家连续三年秋冬青花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参试品种前茅。项目验收意见认为“沪绿五号”等品种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沪绿”系列中晚熟新品种全生育期分别约为80、110和130天,可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冬季排开播种连续生产。尤其是沪绿五号亩产超1500公斤,避免了现有日本品种在越冬低温下易红球的现象,成品率提高20%以上。 (2)确立优化了青花菜的SRAP反应体系,在国内外首次分析找到了青花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特异扩增片段M6E7-700,建立了与该不育系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SRAP和相应SCAR标记,为青花菜不育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首次发现芸薹属Ogura-CMS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核DNA存在差异。 (3)制定了国内首个利用自交不亲和杂优技术的上海市地方标准“西兰花种子繁育技术规程”,尤其是运用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展青花菜杂优利用技术,改变了原有人工剥蕾杂交制种效率低和杂交纯度低的缺陷,还研制出利用SRAP标记快速鉴定杂交种子纯度的新方法,以上技术方法简化了制种程序,保证种子纯度达到99%,降低制种成本50%左右。 (4)系统开展青花菜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氮磷钾肥对青花菜产量、品质及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形成针对内销高产和出口高成品率的不同生产目标的氮磷钾平衡施肥和氮肥运筹的寻优方案,并在国内蔬菜作物上率先实现以施肥模型为基础的测土配方施肥关键技术突破,开发出拥有软件著作权的“西兰花测土配方施肥自动测算系统”,科学指导新品种施肥生产。 3、应用情况和经济社会效益: 本研究解决了青花菜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配套科学施肥两大瓶颈,为提高青花菜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品种和施肥基础。系列品种和配套良法在沪、江、浙、皖、鲁、豫、鄂、湘等省市已累计种植推广五万亩,新增净效益约为一亿五千万元。对改变青花菜生产用种完全依赖日本等进口的被动局面,实现青花菜产业自主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节本和农业增产增效,满足了秋冬季青花菜市场需求。
姓名: 王建明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kyc1@saas.sh.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