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真皮模板缺损与瘢痕形成关系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0

登记号:G20170925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学科分类:

关键词: 瘢痕 模板缺损 细胞外基质 组织结构 修复细胞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真皮模板缺损与瘢痕形成关系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0925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瘢痕  模板缺损  细胞外基质  组织结构  修复细胞
推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临床医学烧伤外科学领域: 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手段的研究是创面修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对于瘢痕过度增生的根本原因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仍无显著突破。本项目组历时10余年,明确了皮肤真皮组织缺损及其缺损程度与瘢痕形成的关系;研究皮肤真皮组织缺损及其缺损程度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及其深层机制,明确真皮组织的结构及成分在其中的作用及相互的关系;探索组织结构对修复细胞的作用机制。在此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瘢痕形成的生物学机制形成了全新的认识,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主要技术创新内容、特点: 1. 从瘢痕形成的"始动环节"入手,研究瘢痕过度增生机制,首次提出适宜的组织三维结构的缺失是瘢痕形成的始动环节的观点。 2. 首次系统研究了真皮组织缺损及其程度对创面愈合过程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提出:真皮组织的缺损及其程度是导致瘢痕过度增生的根本原因,瘢痕的形成及其转归可通过真皮组织的补充回植来调节。 3. 深入研究真皮组织缺损影响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首次明确了真皮组织的结构与成分在调节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关系,提出:真皮组织的结构对成分具有"允许作用",组织结构是引导细胞功能取向的"模板",真皮组织的完整性、连续性是组织结构充分发挥"模板作用"的前提。 4. 首先结合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等数学方法论证了各种复杂的三维结构可用曲率及其组合表示,真皮模板对细胞行为的调控可通过曲率及其产生的粘附角度而发挥作用。并通过同步辐射光源技术,初步解析了正常真皮组织三维结构是由"橄榄球"样结构及其特殊排列方式组成,创伤导致瘢痕形成后,其基本结构丧失. 5. 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瘢痕形成的生物学机制形成了全新的认识,首次提出了瘢痕形成机制的"模板缺损学说"。 应用推广情况: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34篇,累计被引证238次,其中7篇被SCI-E杂志收录,另有1篇已以epub形式刊出;《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一文被累计引用达58次;《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真皮"模板缺损"学说》一文在《中华烧伤杂志》以7页的篇幅刊出,自2007年发表以来已被累计引用35次,并于2011年被BioMedLib评为相关领域'十佳论文',并排名第一;《中华烧伤杂志》特用8页的篇幅刊出《真皮组织微观化重建的探索性研究》一文,并配发编者按:"…论文结合已有知识作出大胆构想,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受到烧伤、细胞生物学、生物力学以及数学分析领域的专家的高度评价;主编专著1部、参编1部,获专利授权6项。相关研究结果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如澳大利亚组织修复与创面愈合会议,第二届创面修复联盟会议,亚洲创伤会议及亚太烧伤会议等)以大会交流或专题报告的形式交流,得到创伤界同仁的一致关注和肯定。通过多次主办全国性学习班及与国外相关研究中心或医疗机构定期交流等方式推动了本成果的推广。该成果已在全国近40家单位的临床推广应用。本项目进行期间共培养博士、硕士生10名,博士后1名。
姓名: 叶蓓华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yph802@hotmail.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