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胰腺癌综合诊治关键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0

登记号:G20172160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关键词: 关键技术 胰腺癌 综合诊治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胰腺癌综合诊治关键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2160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关键技术  胰腺癌  综合诊治    
推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医学领域的外科学。本研究围绕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治水平,建立了一系列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新技术;同时,较深入的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以下重要进展: 一、胰腺癌诊疗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1.血清学早期诊断技术:比较197例胰腺癌患者与158例非癌对照者,发现miR-20a等7种miRNA在胰腺癌患者呈明显高表达。129例临床验证,其诊断准确率为86.8%,显著高于临床常规指标CA199(76.0%)及CEA(55.8%)。 2.科学规范淋巴结清扫:回顾分析151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发现第8、14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及15%,据此首次提出淋巴结清扫应包括:12a、12p、8p、14c/d,至此清扫数量从7.37枚提升至14.02枚,合理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 3.胰肠吻合新技术:系将肠道与胰管间吻合改为与胰腺全层吻合。其优点:①胰腺残面与空肠最大限度紧贴;②减少胰腺残面损伤和针眼瘘。随访结果,胰瘘发生率从19.5%降至3.3%;总体并发症率由43.65%降至23.33%。 4.首次在国际上论证了机器人胰腺恶性肿瘤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①首次提出"隧道先行,自下而上,两翼外展,由近至远"的手术入路。②术后恢复及并发症 机器人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35.0%vs40.0%与1.7%vs2.5%,无显著性差异。③肿瘤的根治性 机器人组与开腹组的R0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中位及无病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25.0vs24.0月,P=0.691;23.0vs21.0月,P=0.673)。 二、胰腺癌诊疗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 1.发现转录抑制因子Snail的表达、H2AK119单泛素化水平及H3K27三甲基化水平与胰腺癌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2.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Gas5可调控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生长,并与肿瘤大小及分期显著相关。 3.发现Connexin 43以经典缝隙连接通路的方式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4.发现Net在胰腺癌中低表达,并通过P21-Cyclin D1/CDK4通路抑制癌细胞增殖。 5.发现transgelin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总生存期呈负相关,另外首次发现neuropilin1 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危险系数1.51,P=0.003)。 6.首次提出不同糖尿病类型导致胰腺癌预后结果不同。 迄今,课题组已累计完成2279例胰腺癌外科综合治疗,958例长期随访患者中,5年生存及以上者132例,总5年生存率13.8%,根治术5年生存率19.5%,整体疗效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之列。 发表论文125篇,SCI收录43篇,总IF 123分,他引367次。主编专著3部,参编7部。项目负责人主编的《机器人胰腺外科手术学》已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际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主席在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中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其开展的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是具有原创性的…"。应邀国际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27次,承担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执行主席13次,连续2年获国际机器人外科大会发言一等奖。2012年受邀成为全球网络大学的授课单位,为多个国家培训千余名胰腺外科医师。本研究结果已纳入中华医学会编制的《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版)。
姓名: 叶蓓华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ybh802@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