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肿瘤辐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

0

登记号:G20172668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关键词: 肿瘤 辐射 生物学效应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肿瘤辐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2668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肿瘤  辐射  生物学效应    
推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本项目属肿瘤辐射生物学效应和放射治疗领域。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部分癌症如胰腺癌、肺癌等早期症状不典型,就诊时多己失去手术机会,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目前国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的技术掌握无一定标准,造成不同地区疗效差异。本研究涉及内、外照射恶性肿瘤辐射抗性与敏感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同时,对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进行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包括消化道和输尿管内照射支架研制。 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及特点: 1.国际上首次明确125I放射性粒子持续照射人胰腺癌细胞引起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随照射剂量增强,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升高。另外,125I放射性粒子低剂量持续照射较60Coγ射线高剂量照射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抑制更具有显著敏感性,上述研究证实125I粒子对肿瘤局部治疗相对于传统外照射更具优势。 2.国内首先开展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同时,国内外率先采用分子影像学方法(能谱CT和18F-FDG Micro-PET/CT)构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临床疗效评估体系,尤其能谱CT检查具有去除放射性粒子金属伪影功能,是评估疗效的有效方法。 3.国际上率先对恶性肿瘤辐射抗性与敏感性机制进行研究,首次证明了干扰恶性肿瘤细胞TIGAR表达可显著破坏受照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并最终引起DNA损伤修复延缓,放射敏感性增加。本项目组成功构建miR-210反义寡核苷酸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转染miR-210反义寡核苷酸的3株人肝癌细胞,研究证实 miR-210是调控乏氧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新靶点,这一结论已被国外学者证实。 4. 国内首先研发了携带125I 放射性粒子食管、输尿管、胆道支架,既能扩张恶性肿瘤所致管腔狭窄,又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效防止再狭窄的发生,是癌症介入治疗方面的一个新突破。 迄今,课题组已累计完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各类实体肿瘤3554例,共完成内照射食管、胆道及输尿管支架植入治疗184例。其中治疗肺癌、胰腺癌、复发性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脊柱转移瘤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5.7%、90.3%、90%、95%、9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2个月、12个月、18.8个月、25.5个月、16个月,尤其对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脊柱转移瘤缓解顽固性疼痛效果显著,整体疗效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之列。 应用推广情况: 本研究相关成果已在全国65家医院得到应用。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21 届,培养学员累计800人,培养专科介入医生82人。已发表论著等文章103篇,其中SCI收录43篇,被引用783次,SCI论文总影响因子114分。主编专著3部,主持制定《上海市常见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指南(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2011年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应邀国际学术会议专题报11次,国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57次,承担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执行主席5次。
姓名: 叶蓓华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ybh802@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