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雨水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

0

登记号:G20171981

所属行业:

学科分类:水污染防治工程;环境保护工程;

关键词: 道路雨水 雨水口 雨水利用 调蓄池

绿色分类:节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雨水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981 学科分类: 水污染防治工程;环境保护工程;
绿色分类: 节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 项目关键词: 道路雨水  雨水口  雨水利用  调蓄池  
推荐单位: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能源与环境保护领域。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以及建筑的迅速增加,使得部分城市一方面暴雨成灾,洪水侵城,另一方面城市用水逐渐增大,用水日趋紧张。本项目针对城市排水系统现有问题,通过雨水收集-调蓄-处理-储存-利用全流程技术创新,旨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能力,减少城市内涝,提高城市雨水利用率,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实现雨水绿色综合回收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发明点包括: 1)针对上海市道路雨水口现状,开发了具有固体废弃物拦截和防堵的新型预制雨水口。 雨水口作为管道排水系统起端收集地表径流的设施,本项目开发的几种新型雨水口均具有拦截和防堵功能,强化过水能力,并能实现雨水口的自清洗,较大地节约了维养护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型式:①简易式滑动格栅防堵雨水口②中轴转动式防堵雨水口③无动力自动翻动式雨水口④防堵立箅式雨水口⑤涡轮雨水箅子⑥侧壁雨水箅子。 2)针对初期雨水的特点,开发了初期雨水处理-调蓄一体化多功能调蓄池。 该技术将初期雨水集中收集至多功能调蓄池内进行处理和调蓄。多功能调蓄池包括调蓄区、反应区、导流区和沉淀区。初期雨水进入调蓄区后,通过提升泵进入上层的反应区,在反应区内可进行自动搅拌和加药反应,再通过导流区溢流导入沉淀区内,在沉淀区内可进行沉淀和过滤出水后进入河道或水体。 该多功能调蓄池结构简单紧凑、占地少、能耗低且易于管理。有效地削减初期雨水对江河湖泊的污染,蓄排协同,缓解城市管网运行压力,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抗涝能力。 3)针对水资源短缺,雨水资源未能有效利用的现状,开发并集成了一套雨水综合收集利用系统。 该系统集成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利用一体化技术,通过对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后以清洁用水、绿化用水等形式加以利用,减少河道的污染,减少水处理负荷,缓解水资源紧缺。其技术优势如下: (1)回用水质好。出水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排放标准,运行费用低于其他同类设备。 (2)去杂能力强。比利用不锈钢材质,活性炭或沸石进行过滤分离等传统方法更加有效和低廉。 (3)系统便于维护。采用逆流沉淀物移除与自我清洁结合的过滤板,减少了养护次数、节约了运行成本;需要任何动力资源,只依靠本身的重力差将水进行流动,而后处理,运行之时管理极其便捷。 本项目研究共获得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5项),发表论文5篇。研究技术成果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并且已成功应用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每年可实现回收利用雨水1641万m3,节约用水费用4348.65万元,可实现初期雨水COD减排0.43万吨/年。项目技术成果的应用为城市防涝提供了新途径,同时推动了城市雨水利用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姓名: 黄瑾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connie_jinhuang@sina.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