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麻醉期重要脏器保护的理论、临床策略和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0

登记号:G20171675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关键词: 麻醉 器官保护 风险分层 临床策略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麻醉期重要脏器保护的理论、临床策略和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675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麻醉  器官保护  风险分层  临床策略  
推荐单位:

上海长征医院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麻醉学领域。随着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龄危重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麻醉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高于欧美发达国家。麻醉期脏器功能损害、困难气道的处置不当、心血管意外是麻醉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课题组在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的支持下,历时12年,针对高危手术患者麻醉期间重要脏器保护、高级心肺复苏支持、困难气道处理等严重影响麻醉安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新型围术期风险评价体系,形成了麻醉期重要脏器保护的理论、临床策略和关键技术: 1.首次提出了高位脊髓损伤后心血管功能的可塑性理论,指出在高位脊髓损伤的慢性期,多合并有威胁生命的自主反射异常,即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血管功能的紊乱以及由此造成的麻醉风险及丙泊酚在脊髓损伤后的保护机制。打破先麻醉再摆放体位的常规做法,独创了特发性脊柱后突患者麻醉新流程,脊柱外科手术的麻醉数量及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2.建立了有效的肝移植术中低氧与术后早期死亡的预测模型和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综合征(PRS)的综合预防策略,PRS的发生率仅为17%,远低于国外相关中心的发生率。首次发现术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和供肝的冷缺血时间是国人发生P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我国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相关。实现了1500例肝移植患者麻醉期间的零死亡(国内平均术中死亡率为1-5%)。 3.首次提出在急性肺损伤患者麻醉中实施目标靶向呼吸策略,在潜在或已有肺损伤的病人中尽早使用保护性通气。将心胸手术麻醉期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由31%下降到11%。首次揭示了内皮祖细胞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为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麻醉学专业最高水平杂志Anesthesiology。 4.首次发现环腺苷酸信号通路以及γ-氨基丁酸能通过突触传递在异丙酚引起的记忆缺失中发挥作用,以及吸入麻醉药异氟烷通过IL-1β-p38通路诱发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成功将1000余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麻醉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 5.国内独创建立以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分层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优化了围术期危机管理清单,实现围术期风险的早期预警和危机事件的综合防治,实现12年连续20万余例手术无麻醉相关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创新围术期高级心肺复苏救治策略,创造了近10年23例麻醉期心脏骤停患者全部救治成功的奇迹。 6.发明了HPHJ-A新型视频喉镜,用于临床将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由5.8%下降到1‰以下。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适宜技术推广。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00万余元,在国内多家医院使用,使得10万多患者从中受益。 本项目共完成上述相关临床麻醉20万余例,无麻醉相关死亡的发生,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发表论文148篇,其中SCI论文38篇,总IF=98,被引用573次;获得6项国家自然基金、9项省部级基金资助。在上海市8家及外省市15家医院开展临床推广,成果应用于25万患者,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姓名: 陈喆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kykchz@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