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中医面诊神色信息数字化诊断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0

登记号:G20171533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学科分类:藏医药学;机器翻译;计算机图象处理;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数字化 中医面诊 图像处理

绿色分类:环境服务;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中医面诊神色信息数字化诊断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533 学科分类: 藏医药学;机器翻译;计算机图象处理;
绿色分类: 环境服务; 项目关键词: 临床应用  数字化  中医面诊  图像处理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中医诊断学领域应用基础研究范畴。 面诊是望诊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面诊信息中包涵很多重要的临床信息,如根据中医五脏配五色的理论,观察面部青、赤、黄、白、黑五种色泽的变化对脏腑病证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传统面诊是以医生的主观判断为主,缺乏客观诊断标准和依据,难以重复验证,且既往研究未能从根本上突破"面诊规范采集与客观化诊断"的瓶颈问题。本项目以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指导,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面诊信息进行图像采集、分析和识别,建立了符合中医诊断特色的面诊规范采集和数字化诊断方法,并将该方法转化为智能诊断系统,应用于临床客观诊断和疗效评价,近10年来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1)建立了中医面诊图像规范化采集环境条件和方法。通过对光源、导光材料和CCD设备的筛选和确定,并进行光路设计,研制了以LED为照明光源的便携式面诊采集装置,实现了中医面诊信息的规范化采集。经过中医专家在自然光线下和面诊采集装置光源条件下的对比实验,两种条件下观察到的面诊信息一致性很好,达到90%以上,说明建立的方法很好地实现了面诊图像的真实还原。 (2)提出了中医面诊五色的量级分类方法。根据对中医面诊文献的统计分析,结合望色原理和在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中医面诊临床分级判读量表,并对量表进行效度、信度检验,建立中医面诊五色量级分类的临床判读规则。 (3)建立了面诊神色特征数字化识别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智能诊断和临床应用。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等技术建立了面诊各区域精确分割算法以及面部颜色、神气、光泽等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实现了面诊的计算机智能化诊断,将已建立的方法通过临床验证,系统对面色判断准确率为81.25%、光泽达到90%以上。研制开发的"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系统",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本课题组将该系统应用于慢性肾衰、慢性乙肝、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等五脏病证的面诊与证候分析,验证了面诊分属脏腑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建立了大样本中医面诊图像数据库。临床专家对采集的2万余例面诊图像进行了宏观判断和分类。 本项目研究期间获得授权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项;授权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45 篇,其中英文11篇,SCI2篇(收录1篇、源刊1篇),EI收录7篇;有23篇论文被引用117次,他引95次;培养硕博士12名。本项目开发的"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系统"在上海、安徽等10余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为中医临床证候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了可视化的客观数据。该系统作为中医四诊数字化检测仪的一部分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的中医药展示项目,进入城市未来馆展示,同时被选中参加欧盟、俄罗斯和中国三方合作的"火星500"项目,记录模拟往返火星520天星际空间飞行中宇航员的四诊信息(包含面诊信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该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扩大应用,对促进中医面诊诊疗技术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
姓名: 王广东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kyctcm@vip.sina.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