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中药纳米给药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0

登记号:G20172180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学科分类:

关键词: 中药 生物效应 纳米给药系统 口服生物利用度 经皮吸收

绿色分类:环境健康预防技术;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中药纳米给药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2180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环境健康预防技术; 项目关键词: 中药  生物效应  纳米给药系统  口服生物利用度  经皮吸收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项目针对若干不同类型中药活性成分/组分的性质,基于现代生物药剂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构建了多种新型纳米给药系统,从提高难溶性中药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促进药效成分的经皮吸收和实现中药抗癌成分的靶向给药三方面开展了10 余年的研究,取得了创新成果: (1)发展了多种制备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新技术 建立了一步反应制备生物降解聚合物PCL-PEO-PCL三嵌段共聚物的新方法;发展了WGA修饰脂质纳米载体的方法;建立了新的RGD修饰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方法;建立了测定超临界流体中难溶性成分溶解度的半流动法及其装置并应用于难溶性中药有效成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构建了多种脂质经皮纳米给药系统;将纳米粉体技术与纳米载体技术结合应用于矿物中药雄黄及其复方牛黄醒消丸;首次提出多元纳米给药系统的设计思路。 (2)建立了中药纳米给药系统评价的新方法 初步构建了中药纳米给药系统评价的技术体系。首次将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纳米给药系统制备工艺的评价;应用动态脂质消化模型等建立了评价脂质纳米制剂口服吸收的体外方法;建立了基于微透析技术的经皮给药在体评价方法;首次以荧光示踪结合Nanosight技术应用于纳米载体经皮吸收过程的研究。 (3)阐明了若干中药活性成分生物效应改善的机制 改善了冬凌草甲素、蟾毒灵、乌头碱、乳香/没药挥发油、雄黄等10余种不同类型中药有效成分/组分的口服吸收、经皮渗透和注射给药靶向性等生物效应,并从体内、体外、细胞、整体等多个方面研究阐明了其机制;发现了皮肤活性对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有较大影响。 本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申请国际专利1项;共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论文32篇,总影响因子111.3,论文被国内外311次引用,其中SCI他引193次,单篇最高SCI他引67次,1篇被国际医药资讯机构Global Medical Discovery选为关键科学论文(Key scientific article);培养研究生共24名;参加学术会议12次,国际会议报告4次;研究成果被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新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单位在药物创新制剂的研究开发中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通过长期研究和积累,培养了青年科研人才,形成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稳定的研究方向,促进了中药药剂学科的发展。
姓名: 王广东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kyctcm@vip.sina.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