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基于数字技术的针刺手法实验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0

登记号:G20172181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关键词: 产业化 计算机 数字技术 针刺手法 实验设备

绿色分类:环境服务;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基于数字技术的针刺手法实验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成果登记号: G20172181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环境服务; 项目关键词: 产业化  计算机  数字技术  针刺手法  实验设备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中医工程研究领域。 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及特点:长期以来针刺手法研究受到实验技术困扰发展缓慢。基于数字技术研发针刺手法实验设备是提高临床疗效和针刺效应研究的关键所在,也是开展实验教学以及抢救、整理和传承全国针灸名家手法技能的必要手段,解决了目前缺乏针刺手法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瓶颈的关键技术和难题。其研究技术与产品填补了国内外针灸实验设备的空白,极大地推动了实验针灸行业技术进步及产品的产业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本领域研究和产业化提供了示范作用。 1、发明了针刺手法采集传感器和针刺手法仿真器,为研制针刺手法测定仪和手法仿真系统提供关键器件,并研制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和针刺手法仿真系统(国内首创),已广泛用于临床教学和科研;在国内采集48位著名专家和1600余人次的针刺手法参数,首次建立针刺手法检测的参量指标和数据库,为计算机模拟实现针刺手法仿真提供数据和信息。 2、首次建立针刺手法量学研究体系。通过嵌入式技术的针刺手法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以及基于ZigBee无线传感技术的针刺手法仿真器研制,建立针刺手法特征参数提取、聚类分析和数学建模等研究方法,首次揭示其参数与针刺效应的相关作用机制;阐释单复式针刺手法周期与周期变异、趋势线均值、截距及误差等变化规律。 3、首次对针刺手法信息存储、手法技能传承、手法量化及规范化开展研究,建立针刺手法特征参数提取与综合评价体系。应用手法仿真技术开展了"仿真针刺手法预处理观察内脏牵拉痛大鼠的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抗大鼠内脏牵拉痛的作用机制"、"定量化针刺手法对穴位皮肤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及"仿真针刺对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大鼠心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等研究,以探讨手法量化参数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推广应用情况:(1)本项目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4篇,CPCI-S(ISTP)收录4 篇,论文合计被引用228次;培养博士7名、硕士21名。(2)本项目成果支撑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工程学》重点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工程技术与应用》三级实验室的建立;创建了国内首个中医工程学硕士点和国内中医院校首个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为多学科交叉研究针灸学提供了范例。(3)本研究成果被针灸行业认可,其参数检测技术首次被载入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力学》、"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工程学导论》及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针灸学》等论著3本。(4)应用针灸教学实验仪器的技术研究,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会议共12次,其中主办或协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及国内学术会议9次。(5)研究成果《针刺手法参数测试仪》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于2005年成果转让成立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尚新医学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本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针灸教学实验仪器在中医药院校(71%)、科研院所(22%)、医院(7%)等80余家单位使用,受到了用户单位的好评。
姓名: 王广东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ddong8011@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