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0

登记号:G20171525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学科分类: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关键词: 中医学 方剂学 中药学 信息学。

绿色分类:其他资源效率提升;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525 学科分类: 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绿色分类: 其他资源效率提升; 项目关键词:   中医学  方剂学  中药学  信息学。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项目属中医学领域中医信息工程研究范畴。 近10多年来,全国先后开发的中医方剂数据库不下于十数家,其知识体系基本上源自《中医方剂大辞典》,属于一般检索型数据库;或仅仅立足于对中药的化合物及其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等信息的筛选,未见有能充分体现中医"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学术原理的数据处理平台。 从2005年起,在上海市科委、市教委的支持下,根据朱邦贤提出的对"方证相对"原理的阐释,项目组采用数据库、Web技术、本体方法、人工智能等,构建"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简称"平台"),实现了对历代中医文献按照方剂、病症、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药物、医案、医论诸要素层次关系的结构化存储,据以进行要素数据的关联、聚类与深度挖掘,通过知识规则的发现,支持用户在中医药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中进行科学决策。 平台汇集了方剂(12万首)、中草药(8.9千余种)、中医病名(1.8千余个)、病证(37.8万余条)、治则治法(1.6万余条)、名医验案(2.5万余例)及来自全国百余所中医院住院250余万例病历首页中西医双重诊断数据,二期建设新增历代临床各科骨干文献(110种)、中成药标准制剂(4.3千余首)、中医药搜索引擎(包括GB95、GB97及自编TCM-BZ等)等数据库群,具有多轴向、多途径、多层次的数据关联、复合筛选等检索和统计等功能。 项目的发明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阐释"方证相对"原理:明确揭示方证相对原理的内涵是指方剂的药物组成及配伍关系,与其主治病证所内寓的基本病机具有高度针对性或相关性,并将之贯彻于平台建设全过程。 2.创立理法方药一以贯之方证要素处理模式:运用ID-Portal模块化框架及本体等技术,构建"病-症(证)-理-法-方-药"诸要素及数据层次结构化存储的交互关系,为"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文献处理奠定信息技术基础。 3.创建古代文献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标注处理系统:采用语义Web技术解析GB95、GB97及主题词表,构建中医药信息化和结构化自拟标准,实现对中医文献的计算机识别与标注,成为中国获得WHO ICTM话语与编制主导权的重要支撑。 4.创建中医专科专病文献数据自动批处理系统:在系统支持下,完成中医肝病、肾病、冠心病及肿瘤等数据库的自动生成与构建,为专科专病研究提供基础文献。 5.通过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构建基于"方证相对"原理干预现代重大疾病病理过程的实践,发现并形成中医药干预现代重大疾病的方药筛选原则、技术方案、流程处理及筛选结果校正等原创性技术。 2009年1月1日上线开展服务(中华中医药网,www.med-ch.com)以来,现有注册会员418户,IP地址12390个,访问量达70.9万人次以上;用户地域和行业分布涵盖全国各省市(含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荷兰、德国、捷克、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WHO 、ISO等5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WHO 传统医学标准、国家标准修订等提供服务。发表论文34篇,总被引272次,平均被引8次;获科研立项11项,专利授权5项,科技奖励2项;培养研究生12名。
姓名: 王广东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kyctcm@vip.sina.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