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城镇给水厂水质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0

登记号:G20200687

所属行业: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学科分类: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关键词: 氨氮 沉后水生物处理 炭后精细砂滤 上向流颗粒活性炭池 低温期

绿色分类: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城镇给水厂水质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200687 学科分类: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绿色分类: 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项目关键词: 氨氮  沉后水生物处理  炭后精细砂滤  上向流颗粒活性炭池  低温期
推荐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成果所属行业: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城镇给水工程技术领域。  饮用水安全关系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针对低温期氨氮与CODMn超标、生物预处理填料积泥与水生动物孽生、炭池全年运行管理与生物泄漏、化学预氧化影响生物预处理等难题,依托首创工程,在国家重大水专项资助下,通过7年的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主要创新为:  1、沉后水生物接触氧化与陶粒生物过滤集成技术。创新形成“先除浊、后生物”工艺,提出强化常规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有效去除悬浮物和水生动物,减轻了生物滤池负荷,解决了生物预处理长期存在的积泥、堆积、赤豆螺水蚯蚓孽生和啃食生物膜等问题,避免了预氧化剂对生物膜的影响。率先提出了沉淀池出水渠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增设填料和曝气,发挥出生物降解、接种和充氧等多重作用。创新研发了处理沉后水的陶粒生物过滤强化技术,提出大粒径、低冲洗和长周期等参数,实现低温期滤后水氨氮比相同原水的“先生物、后除浊”传统工艺提高27%。 2、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与精细砂滤池集成技术。揭示了上向流活性炭层不同水温、粒径、上升流速的膨胀率和水头损失规律及旧炭膨胀率下降规律,提出不同季节的上升流速和反冲洗强度及周期,确立炭层表面到指型槽底的安全高度,弱化了除浊功能,充分发挥活性炭吸附与生物降解作用,实现向上配水均匀、悬浮膨胀合理和及时更新生物膜,解决了全年运行管理难题。处理相同原水,上向流炭池CODMn去除效果优于下向流炭池,并免建了中间提升泵房,减少了工程投资和维护管理。基于炭后水低浊、生物泄漏等,创建小粒径精细砂滤技术,保障了出厂水浊度,解决了16S rRNA(a)等生物安全性难题。  3、生物过滤-颗粒炭过滤-砂过滤全流程集成技术。基于三种过滤的生物氧化、物化吸附和安全截留等协同作用,创新提出了“化学预氧化-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陶粒生物过滤-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小粒径砂滤”新型全流程集成工艺,揭示出庚醛等多种有机物沿程变化和组成的演变规律,提出混合区曝气、生物滤池助滤、生物粉炭回流、多模式消毒等技术,提升了净水工艺的整体处理效率,实现出厂水低温期氨氮、CODMn和庚醛浓度明显优于国标、现代化水厂标准和嗅阈值,解决了冬季超标的突出难题。  据查新咨询,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和申请专利19项(发明授权6项、受理8项),发表论文21篇(SCI/EI收录2篇),主编行业技术规程1项,成果已应用于国内首个“化学预氧化-强化常规-生物处理-臭氧上向流活性炭-小粒径砂滤池”的国家水专项示范工程——嘉兴市南郊贯泾港水厂二期工程,低温期出厂水稳定优于国标和现代化水厂标准,解决了冬季氨氮、CODMn、庚醛超标的突出难题。推广于江苏、上海、河南、浙江、山东等,涉及7个流域原水,总规模超过230万m3/d,工程投资节省9000万元,电费减少650万元/年,有力提升了给水生物处理和低温水净化技术水平。

姓名: 郑国兴 性别:
出生日期: 2020-08-27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电子邮件: Fengrong@smedi.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