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内河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

0

登记号:G20170908

所属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水路运输;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船联网 航运信息服务 港航管理 射频识别

绿色分类:清洁交通;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内河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0908 学科分类: 水路运输;
绿色分类: 清洁交通; 项目关键词: 智能交通  船联网  航运信息服务  港航管理  射频识别
推荐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项目属于现代服务业领域。 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水运交通运输体系凭借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但与其他领域相比,我国内河航运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差距巨大,表现为各地形成了众多信息化孤岛,船舶一个航次要被途径的各个检查站多次要求停船报港和接受检查,船流量仍靠人工统计等。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从2006年开始,项目组从船舶信息感知、船联网技术与标准体系、海量数据处理与共享三个层面开始了内河智能航运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 第一,研发适用于内河航运特点的主动式RFID系列产品,并首次大规模应用在内河船舶管理领域。针对内河航运的应用环境和数据特点以及被动式RFID技术的局限性,确定了我国内河主动式RFID采用的频段(交通部认可),攻克了防碰撞算法、自适应功率调节和空口安全协议等内河船舶RFID关键技术,研发了唯一通过我国内河适用认证的船舶感知RFID系列产品,经鉴定,产品整体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内河航运信息化进程。 第二,制定船联网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出"船联网"的概念,制定了《我国内河船舶RFID系统技术要求》标准,参与制定《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2.45GHz空中接口协议》国家标准,牵头起草了"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议书,2011年,该项目成为国家发改委首批的六个物联网示范工程之一(总经费3.9亿元),项目组负责船联网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了船联网标准明细表和标准指南,该创新性工作是实现航运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是船联网示范工程建设的关键。 第三,研发面向船联网的数据分发中间件,构建 "全局数据空间",实现了航运信息服务云。针对航运信息服务类型和QoS需求的多样性,制定了船联网技术架构,提出了一种面向关键任务的基于DDS技术的动态协同任务分解方法,攻克了关键任务系统业务冲突的控制与消解技术,建立了效能驱动的关键任务系统过程模型及方法,实现了海量感知数据的多维数据存储和智能处理。 项目获得各类资助12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16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4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已通过教育部鉴定,并已在规模推广应用,惠及船舶1.8万艘,项目通过优化船舶日常管理服务模式,近三年共节约燃油1.7亿元,减少CO2排放9.5万吨。根据成果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后实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计算,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498.74万元。 成果的应用解决了内河航运中存在的船舶动态信息采集困难、内河航运效率偏低等问题,全面加快了我国内河船联网的建设,并在提升防范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障水运安全畅通,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等方面意义重大。项目同时为2010上海世博安保工作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姓名: 马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weima@shmtu.edu.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