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质量辨识技术在食品污染物风险监测中的集成应用及示范

0

登记号:G20173077

所属行业:住宿和餐饮业

学科分类:卫生检验学;食品检验学;

关键词: 高通量 质量辨识 食品污染物 质谱技术 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质量辨识技术在食品污染物风险监测中的集成应用及示范
成果登记号: G20173077 学科分类: 卫生检验学;食品检验学;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高通量  质量辨识  食品污染物  质谱技术  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推荐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住宿和餐饮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公共卫生技术领域。近年来国内“奶粉激素门”、“大米镉”等食品污染事件频发,同时食品农产品出口连遭日本“肯定列表”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而国际上对于食品污染物的检测鉴定趋向于“高通量质量辨识”新模式。鉴于此,本项目自2006年启动,创建了食品中安全风险因子高通量筛查辨识体系,及符合性风险因子(如内/外源激素)的高精准分辨技术。创新一:创建了食品污染物质量辨识新理论和新技术(1) 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溯源12种激素的气相色谱/燃烧炉/同位素比值(GC/C/IRMS)质谱技术,可以成功鉴别食品中内源性和外源性激素,填补了国内激素溯源技术空白。(2) 国内首次建立了同时监测904种农药的高分辨质谱技术,假阳性检出率大大降低,其获得的农药定性点普遍高于10个,部分农药的定性点达30个之多,远超欧盟对化合物4个定性点的国际通用标准要求。(3)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实现19类184种禁限用兽药残留的同时检测,与传统残留检测方法相比,检验效率提高3倍,降低检测成本60%以上。(4)国际上率先开展单增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和大肠杆菌等食源性致病菌蛋白质/肽特征性的指纹图谱鉴定和质谱数据库的建立,开创了新的细菌身份鉴定方向,为致病菌溯源性研究提供了精确的鉴别技术。创新二:创建了食品污染物质量辨识检测的新方法和标准体系(1) 制定了食品中药物残留量分析的近20项出入境行业标准,满足世界各国药物残留“一律标准”的要求,成功解决了食品农产品出口受阻的难题。(2) 国内首次建立了亚临界水萃取前处理技术,及基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改良技术。(3) 国内率先建立了免消解,直接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快速检测多种超微量元素的技术;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LC-ICP-MS/MS)对多项无机元素形态的分离、分析技术。创新三:创建了食品污染物质量辨识数据库和应用示范平台(1) 建立了进出口食品高风险项目数据库:628种农药UPLC-Q-TOF/MS质谱数据库和651种农药GC-Q-TOF/MS 质谱数据库;19类184种兽药UPLC-Q-TOF/MS质谱数据库;提出突破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技术壁垒的8项对策和4项反制措施。(2) 建立的污染物残留侦测技术平台,通过检测、信息、网络的三元融合,实现侦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及评价。本项目申请国家专利10项,授权3项;发表论著3部,论文16篇,SCI和E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9篇;制订19项出入境行业标准。经查新检索和专家鉴定,本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应用推广(2012-2015年):解决了日本肯定列表难题,有效减少80%以上技术壁垒造成的食品贸易损失;多次从美国进口猪肉中检出莱克多巴胺,迫使美国实施“输华猪肉禁止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政策;及时保障了输台大闸蟹苗和供港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对于促进我国农产品/食品进出口、构建食品安全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姓名: 邓晓军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dengxj@shciq.gov.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