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非法添加物关键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0

登记号:G20171997

所属行业:

学科分类:食品检验学;

关键词: 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非法添加

绿色分类:环境健康预防技术;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非法添加物关键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997 学科分类: 食品检验学;
绿色分类: 环境健康预防技术; 项目关键词: 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非法添加    
推荐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标准,
简介: 点击查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近年来,违法超限量使用非食用和易滥用物质、掺假掺杂以及于生产工艺过程产生有毒有害加工副产物事件频发。然而,目前我国既缺少相应的定量检测技术标准,又缺少确证技术,无法及时满足对化学污染物不得检出或定性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以"快速反应、技术储备、体系创新"为原则,综合化学合成、样品前处理和质谱分析等多学科最新技术优势,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检测体系,并且制定了系列检测技术标准,其创新点如下: 一、首次于国内合成高收率、高纯度的同位素内标试剂[15N3]-三聚氰胺、[13C3]-三聚氰酸稳定同位素。解决了该类化合物同位素标记的难题,实现同位素标记的标准物质国产化,降低了实验室检测成本,打破了相关产品被国外所垄断。二、创新性地开发了亲水性键合硅胶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复合填料相萃取小柱,并利用研制的稳定同位素建立相应的同位素稀释质谱联用法,实现了食品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同时检测。三、解决了多种合成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食品中非食用和易滥用着色剂和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高通量快速筛查和确证方法,是目前我国关于着色剂含量检测技术标准中首批跨类多残留系统检测方法,实现对非食用色素全覆盖筛查,避免漏检。四、首次利用负化学源电离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高了食品中农、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应用动态反应池模式和固体进样技术实现对水产品中多种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提高了检测效率,填补了食品安全体系中缺少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空白。五、首次采用模块化处理思路,对食品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进行分解和优化,形成多套有效检测方法,拓展了方法的适用性,扩充了已有的样品前处理系统分析理论,整体提高了系统分析水平,填补了国标方法中监测目标物少、多种基质不适用的缺陷。 本项目共发表论文21篇(SCI收录7篇),专著2项,授权或公示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修订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8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检测实验室广泛采用和推广。项目建立的检测技术方法体系以标准形式进行推广外,还形成了内部标准操作程序应用于口岸城市的政府和企业实验室日常检测,为确保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共检测样品约26400批次,新增产值1387.5万元,新增利润257.2万元,节约资金9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稳定同位素内标试剂[15N3]-三聚氰胺、[13C3]-三聚氰酸成功实现国产化,已累计销售盈利137万,塑化剂检测方法模块的应用被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并受赠企业送上的感谢锦旗,获得一致好评,有效应对FDA对我国三聚氰胺检测体系的审查,获得美方专家一致认可。相关研究成果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有效监管提供了执法依据,保障了全国各大城市和重大赛事活动的食品安全。
姓名: 顾胜军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gusj@shciq.gov.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