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多项关键检测技术研制及其有效应用

0

登记号:G20172539

所属行业:

学科分类:食品检验学;食品化学;卫生检验学;

关键词: 快速检测 食品质量安全 掺假 微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

绿色分类:环境健康预防技术;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多项关键检测技术研制及其有效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2539 学科分类: 食品检验学;食品化学;卫生检验学;
绿色分类: 环境健康预防技术; 项目关键词: 快速检测  食品质量安全  掺假  微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
推荐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食品安全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已被世卫组织设为"公共卫生优先事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引发了公众的诚信危机,也拷问着政府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我国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危害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节点:食品掺假、有害病原生物和化学物污染,以及乱贴标签等问题出台了更为严格细致的规定。同时在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背景下,为促进上海邮轮经济发展,加快自贸区改革和"大通关"制度的顺利实施,打造与之匹配的检验检疫技术体系迫在眉睫。鉴于此,本项目以进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为主线,结合问题频发的肉制品掺假和酒类以次充好和标识乱象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 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点:(1)首次系统建立了针对三文鱼等名贵鱼类,肉类掺假常用动物(貂和猫),以及山楂和杏等水果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鉴别方法。(2)针对饮料酒假冒伪劣、虚报产地和酒龄等乱象,开创性地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电子鼻和电子舌的饮料酒品质、产地和酒龄快速分析方法,设计了瓶装酒实时、不开瓶检测方案,为口岸食品物种掺假鉴别和酒类掺假鉴定奠定基础;(3)针对水产品中常见的诺如病毒等15种病毒,副溶血弧菌等10种致病菌,肺吸虫等7种寄生虫,共32种易暴发病原体建立了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并填补了食源性病毒缺乏分型检测的空白,获得了第一个桃拉病毒中国株序列;(4)建立了水产品中常见有害添加物硫丹及代谢物和氯霉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人群食用健康风险评估,实现了口岸两种污染物的有效监控,完善了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体系。 推广应用:(1)在上海、辽宁等口岸为82万批次的食品进行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和掺假检测,利润2400多万元。为大连延杰食品有限公司等提供检测服务,使企业获得了2134万元经济效益。(2)项目研制的检测试剂盒还推广到浙江省疾控中心、上海儿科医院等卫生系统进行疾病预防和诊断等使用。(3)近几年,在上海口岸对"钻石公主号"等数起国际邮轮群体性腹泻事件进行应急检测,在8小时内成功找出了食品污染因子-诺如病毒,为监管部门快速制订处置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4)基于项目研制的物种鉴定方法,应对"马肉风波"后总局相继下发的4份警示通报,对进出口肉类和鱼类品种进行假冒或掺假鉴定。(5)在上海口岸多次从入境水产品中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白斑综合征病毒和黄头病毒阳性,相关疫情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后,致使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上述疫病监测的预警通报,保障了我国的国门安全。 本成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制订行业标准14项;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10篇,共他引111次。病毒学专家Tanja Kostic在国际著名综述类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Virology》发表论文,对基于RBCMS检测食品中诺如病毒的方法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病毒回收率较传统PEG方法显著提高。项目经技术鉴定和查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姓名: 周游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zhouy@shciq.gov.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