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毒理学新技术平台在食品、化妆品及化学品等领域的应用

0

登记号:G20173076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毒理学;

关键词: 食品 化妆品 化学品 毒理 替代

绿色分类:生态安全评价;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毒理学新技术平台在食品、化妆品及化学品等领域的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3076 学科分类: 毒理学;
绿色分类: 生态安全评价; 项目关键词: 食品  化妆品  化学品  毒理  替代
推荐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领域。作为维护人们健康的基础性的研究工具学科,毒理学在食品、化妆品、化学品等领域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运动的兴起以及"3R"原则的提出,特别是欧盟化妆品法规EC1223/2009明确禁止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安全性评价,毒理学体外替代技术替代动物试验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食品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是众所周知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相关污染物的生殖健康影响机制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至关重要。化学品毒理学评价作为化学品管理的必要前提,化学品毒性测试技术不断完善,急需与国际接轨。纳米技术在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但其安全性问题仍不清楚。 本项目建立了新型毒理学检测技术平台,并在体外替代技术体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化学品毒理以及纳米毒理等领域进行深入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在国内首次系统性地建立和引进了与国际同步的体外毒理替代试验技术平台,建立化妆品、化学品等多项局部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替代毒理技术体系;(2)利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并应用于化学品安全性检测、海洋环境石油烃污染物、荧光增白剂等安全性检测;(3)利用细胞、模式生物以及抗原抗体结合试验等,建立食品中外源环境污染物新型检测技术组合,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拟除虫菊酯等污染物抗雄激素效应及其机制开展深入的研究;(4)首次系统研究化妆品、食品等领域中常用纳米材料安全性。 科技创新点:(1)国内首次建立覆盖体外替代技术体系、验证应用、质量控制规范等的新型毒理检测平台,涉及18种体外技术方法,领域覆盖面国内领先;(2)建立了14种化学品毒理学测试方法标准和测试方法,为化学品、口岸危险品及环境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建立了食品领域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组合,首次提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DEHP引起雄性生殖系统损害分子机制;(4)首次提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DEHP暴露通过引起睾丸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以及去乙酰化酶SIRT1参与的线粒体的信号通路假说(5)首次系统开展对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风险研究;(6)基于本项目获得授权专利共5项,建立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1项,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论文20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7篇,国内会议论文4篇,发表学术专著3本。 应用推广情况:(1)本项目在质检总局检验检疫系统(上海、宁波、广东,北京)、第三方检测机构、生物科技公司等单位得到应用和推广。所涉及体外替代方法自2006年已开始应用,至今约对8000万美元货值商品进行了检测,产生检测费超过5000多万元,对于应对欧盟化妆品法规、REACH法规等,促进化妆品、化学品等国际贸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建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方法以及相关环境污染物的检测评价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对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资料已为纳米技术在食品、化妆品领域应用风险提供基础性资料,能够促进纳米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发展。
姓名: 顾胜军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gusj@shciq.gov.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