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超长桩与深基础沉降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0

登记号:G20201025

所属行业:建筑业

学科分类:地基基础工程;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软土地区 遮拦-群桩加筋效应 大直径超长灌注桩 桩筏基础

绿色分类:其他资源效率提升;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超长桩与深基础沉降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201025 学科分类: 地基基础工程;
绿色分类: 其他资源效率提升; 项目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软土地区  遮拦-群桩加筋效应  大直径超长灌注桩  桩筏基础
推荐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成果所属行业: 建筑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我国超高层建筑数量已居世界首位,建造高度屡创新高,且多集中在沿江沿海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复杂、基底荷载集度高,在软土地区建设超高层建筑首先要解决地基承载力和沉降控制问题,面临巨大挑战。本项目在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资助下,经十余年研发实践,形成了大直径超长灌注桩设计施工与检测关键技术及超高层建筑基础沉降分析与控制关键技术,为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 创建了大直径超长灌注桩设计施工与检测关键技术:系统揭示了超长桩承载变形特性,首次提出了考虑超长桩剪切位移和剪切滑移机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反映超长桩在工作荷载作用下桩侧摩阻力呈两段式分布模式的沉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研发了复杂地层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施工设备与关键施工技术,突破了建筑工程深度120m超长桩的施工记录,成孔垂直度小于1/250,沉渣厚度控制在5cm内。发明了双套管隔离开挖段侧摩阻力的超长桩大吨位承载力检测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了30m深开挖条件下超长桩极限承载力与变形的精细化测试。2. 首次揭示了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沉降分布特征与发展特性:系统开展了软土地区十余项高度200m~600m超高层建筑基础沉降精细化全过程实测研究,揭示了基础总沉降和差异沉降分布特征以及建造期和竣工后全过程沉降发展特性,阐明了超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对沉降特征的影响机制。建成国内首个超高层建筑沉降数据库,解决了深基础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缺乏“真实样本”验证和指导这一根本问题。3. 系统地建立了超高层建筑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与沉降控制关键技术:针对规范中弹性理论法群桩分析采用叠加算法导致群桩刚度被低估的问题,首次提出了考虑遮拦-群桩加筋效应的群桩刚度计算方法,解决了桩筏基础沉降分析的核心问题。建立了可考虑超高层建筑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上部结构与基础共同作用的沉降分析方法,编制了完全自主产权的软件,成功指导了五十余项超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系统提出了涵盖设计施工和检测等方面的基础总沉降与差异控制关键技术,填补了该技术体系空白,保障了软土地区600m级超高层建筑的沉降控制与安全。创新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3项;形成国家级工法1项、省级工法4项;主编标准5部、指南1部,参编标准5部;撰写专著2部,编著5部;发表论文69篇(SCI/EI检索44篇)。鉴定意见和水平检索表明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础沉降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及效益:成果为上海、天津、武汉等十余个地区包括天津117(600m)、上海中心(632m)、武汉中心(438m)和建设中的苏州中南中心(729m)等逾五十项超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出了直接贡献,在规模和难度方面位于国际前列。近三年新增产值逾33.4亿元,新增利润2.8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姓名: 王卫东 性别:
出生日期: 2020-08-27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南车站路600弄18号
电子邮件: jiazhen_zhu@arcplus.com.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