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基于BIM的现代医疗设施数字化建设及智慧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0

登记号:G20190456

所属行业:建筑业

学科分类:土木建筑工程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关键词: BIM 数字化建设 建筑信息模型 医疗设施 智慧运营

绿色分类:可持续建筑;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基于BIM的现代医疗设施数字化建设及智慧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登记号: G20190456 学科分类: 土木建筑工程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绿色分类: 可持续建筑; 项目关键词: BIM  数字化建设  建筑信息模型  医疗设施  智慧运营
推荐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整体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股权加现金,合资合作,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建筑业
国家/地区: 中国/上海 知识产权: 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一、项目简介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基础,针对现代医疗设施项目数字化建设与智慧运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包括BIM数据管理与交互、建设管理模式及建设运营评估体系、数字化建设技术、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等,并最终通过示范项目验证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上海市医疗设施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推动国内医疗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全面进步,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国内医疗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合作内容

(一)涉及到的主要相关技术简介

1、面向医院建筑的BIM设计工具


2、基于BIM的医院建筑性能化分析研究


3、面向医院建筑的人员疏散模拟技术


4、基于BIM的参数化运输、安装过程模拟技术研究


5、医院建筑运维管理平台研究


6、上海市BIM应用标准拓展——医疗设施设备编码;医院建筑BIM应用


7、基于MVD模板的BIM数据交换工具


8、一种适用于医院建筑的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交换模板


9、医院建筑运维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10、面向医疗设施的集成化建设管理模式及其关键实施路径研究


(二)拟合作区域及合作对象

1.   本市新建、改扩建、大修医院建筑项目的建造与运营过程;

2.   本市运行中的医院建筑项目的运营过程

(三)拟合作模式

(简要介绍项目未来的商业模式,以及希望开展的合作模式)

商业模式:成果作为一项软件类解决方案

合作模式:成果方以技术形式,其他参与方提供资金

三、合作案例(如已经有示范、应用等,可提供)

一、上海市胸科医院门急诊医技楼大修项目:

上海市胸科医院门急诊医技楼大修项目全生命周期阶段BIM技术试点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改变以往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的工程数据不一致、设计图纸不直观以及设计的错、漏、碰、缺等导致的各种问题,同时帮助建设方在项目施工前发现问题,提高对项目全过程的管控能力。


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进行基于BIM技术的能源数据采集关键技术试点应用,通过基于BIM的数据采集技术解决目前大多数医院能源数据只能手动抄记,以及智能监测中监测点位少、覆盖面窄、监测种类单一、精度不统一或多平台无整合并行等导致的数据采集操作性差,执行力低,数据信息丢失率高,流通性慢以及滞后严重的问题,以点及面地将能耗管理覆盖至全医院,为全面提高医疗设施的能源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扩建工程项目

自2017年11月以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上采用了“面向医疗设施的集成化建设管理模式”以及“现代医疗设施运维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技术。项目采用该技术后提高了医院医务工作者的项目参与度,减少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返工,并且在设计方案中准确反映了设计之初我院医务人员提出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调研了我院医务人员及就诊患者对医院建筑运营维护工作的需求,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为我院运维工作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四、上海市东方医院(本部)功能完善及修缮工程项目

自2017年11月以来,在上海市东方医院(本部)功能完善及修缮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上采用了“面向医疗设施的集成化建设管理模式”以及“现代医疗设施运维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技术。项目采用该技术后提高了医院医务工作者的项目参与度,减少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返工,并且在设计方案中准确反映了设计之初我院医务人员提出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调研了我院医务人员及就诊患者对医院建筑运营维护工作的需求,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为我院运维工作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四、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从事工程设计业务的专业平台,包括华东总院、都市院、上海院、现代建设咨询、水利院、环境院、Wilson等数20余家分子公司和专业机构。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甲级建筑设计院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设计院之一。2001年至2015年连续十五年被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列入“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之一,根据2015年公布的ENR排名,位列“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64位,“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第123位,稳居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前三甲。公司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建筑项目经验,承接了包括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世博轴、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光源工程、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东方明珠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八万人体育场等在内的大量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创造了多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之最。发展至今,公司累计获得包括詹天佑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在内的各类国家级和市(部)级奖2000 余项,行业整体实力获得国家及业内广泛认可。建筑设计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设计团队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设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竞争实力。因此,公司在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员工层次结构合理,专业分布有效优化”的近6,000人的稳定人才队伍,其中具有高级及正高级以上的技术人才1,387人。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公司业务的各个领域主导设计或参与设计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设计实践经验。在高端人才方面,截至2016年年末,公司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勘察设计大师7人、上海领军人才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专家39名,具备各类专业执业注册资格1,700余人次。同时,公司还拥有一支高效、专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平均从业经验超过25年,对行业有着深刻理解,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项目执行能力。

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于2006年成立了信息中心,担任信息化建设及课题研究工作,信息化全面涵盖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电子商务管理平台(EBM)、CAD协同设计平台、蓝转白数字化交付平台、远程视频系统等。集团局域网达到了主干网万兆,桌面千兆水平,在这个网络构架上实现了CAD一体化协同设计,分布在全国的30多个分支机构实现联网,实现了跨地域的协同设计与工作,确保所有设计文件统一规范标准、质量和绘图方式、统一管理。


姓名: 高承勇 性别:
出生日期: 1959-07-08 08:00:00.0 职务: 正高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石门二路258号
电子邮件: chengyong_gao@arcplus.com.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