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农业污染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及应用

0

登记号:G20172770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学科分类:土壤改良学;土壤化学;

关键词: 修复 农业 土壤重金属

绿色分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农业污染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2770 学科分类: 土壤改良学;土壤化学;
绿色分类: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项目关键词: 修复  农业  土壤重金属    
推荐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业技术领域。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具有不可逆性,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后,很难通过自然过程从土壤环境中稀释或消失。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农田生态系统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得以恢复。土壤重金属治理难且周期长,目前现有的治理方法仍然存在治理成本较高和周期较长的矛盾。因此,需要探索、研究和发展更为先进、更为有效和更为经济的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的技术和方法。 本成果筛选出了特异超累积植物、特异高效降解微生物种源及化学修复剂,建立了典型污染物Cr、Pb或Hg土壤化学-微生物-植物联合生物修复技术,在奉贤某典型果园进行了示范应用,同时结合优化黄桃常规栽培技术体系,提出集黄桃环境友好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治于一体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 1、调查梳理了上海主要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分布特征。 2、甄选出对土壤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的栽培植物黑麦草,制订了相应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栽培技术规程;筛选出两种重金属Cr硫酸盐还原菌Wn-1和Ws-2,形成了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Cr活性和毒性的方法,混合菌液Cr(Ⅵ)转化效率达75.3%。 3、首次提出并应用了典型果园土壤重金属分时段“活化”和“固定”相结合的修复途径;国内率先运用植物-微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技术进行某果园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显著,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Pb、Cr、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下降14.6%、12.2%和6.8%,其中Cr的有效态含量下降31%。 4、优化了黄桃常规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了集黄桃环境友好施肥、病虫害生态控制于一体的一整套黄桃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规范,实现了黄桃绿色生产技术管理的程序化操作。 5、本成果示范推广以来,某典型区域的产地土壤环境达到上海安全优质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要求。2013年至2015年绿色生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示范面积39000亩,“锦绣”黄桃平均亩产1300~1500公斤,平均单果重215~240克,农户每亩黄桃产值达到8215元,每亩产值平均增加498.00元,每亩净收益平均增加290.70元,增加产值(间接社会经济效益)累计1942.2万元。 本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发表相关论文7篇;同时,发明专利实现了成果转化与应用,技术转让金额28万元。
姓名: 王建明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kyc@saas.sh.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