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0

登记号:G20200848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学科分类:生物学;农学;

关键词: 优质 粳稻 香型 抗水稻条纹叶枯病 分子聚合育种

绿色分类:生态农业;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200848 学科分类: 生物学;农学;
绿色分类: 生态农业; 项目关键词: 优质  粳稻  香型  抗水稻条纹叶枯病  分子聚合育种
推荐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所属领域:作物育种水稻是上海第一大作物,对于保障城镇居民口粮供应安全意义重大,稻田更是上海重要的生态湿地。本项目针对上海水稻生产重外观品质轻食味品质、重产量轻熟期、重病虫防治轻品种抗性等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分子聚合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生态穿梭鉴定等育种技术手段,历时十余年对育种技术体系建立、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推进了科技创新与水稻产业技术进步,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1、建立分子聚合辅助育种技术体系,高效创制了一系列香型化、优质化和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核心种质:挖掘利用水稻香味基因fgr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b,设计分子标记同步进行2个基因的标记辅助聚合选择,结合对稻米香味等品质鉴定及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的研究应用,建立了分子聚合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并高效创制了一系列食味品质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得到改良的粳稻核心种质,实现了粳稻育种种质的香型化、优质化和抗条化。2、成功育成8个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通过产业化应用大幅提高了上海自主优质常规稻品种种植比例:育成‘沪香粳106’、‘沪香粳151’、‘沪粳1号’、‘青香软粳’、‘金农香粳1267’、‘光明粳1号’、‘光明粳2号’、‘光明糯1号’8个粳稻新品种,其成熟期均比‘秀水134’等晚粳品种提早7天以上,有效缓解了郊区冬季种植茬口矛盾;8个新品种全部含抗条纹叶枯病基因,经抗性鉴定发病率<5%,成功解除了上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威胁;其中7个新品种含有香味基因,‘沪香粳106’、‘光明糯1号’、‘沪香粳151’、‘金农香粳1267’为国家二等优质米,‘青香软粳’食味口感最为突出,‘光明糯1号’糯性好。通过绿色种业产业化应用,满足了上海市民对优质香米的需求,使上海自主产权常规稻品种的种植比例由2012年的1.4%上升到2018年的30.8%,同期秀水系列品种种植比例从65.5%下降到18.7%,使符合上海市民需求的香型优质品种占据了主导地位。3、充分发挥新品种品质和抗性优势,建立了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提升了上海地产优质米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集成应用耕地茬口优化、化肥农药减量、精量机穴播机插秧、病虫草害防控等全程绿色生产技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优质稻谷销售价格,达到品牌溢出效应,提升了“光明大米”、“青浦薄稻米”、“蛙稻米”、“金山岛”等上海地产优质米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本项目共审定新品种8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件,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13篇,成果转让4项,获直接经济收益160万元。新品种累计推广177.2万亩,新增产值38.79亿元;其中2016-2018年推广147.1万亩,新增产值33.48亿元,销售良种获得利润1314.5万元。通过成果产业化应用,使上海优质粳米产业在提质增效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为我国南方粳稻优质米产业化提供了品种支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姓名: 吴书俊 性别:
出生日期: 2020-05-27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
电子邮件: nky@saas.sh.cn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