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谱学技术在死亡时间推断鉴定中的研究

0

登记号:G20173158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关键词: 鉴定 谱学技术 死亡时间推断

绿色分类:其他资源效率提升;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谱学技术在死亡时间推断鉴定中的研究
成果登记号: G20173158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其他资源效率提升; 项目关键词: 鉴定  谱学技术  死亡时间推断    
推荐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法医病理学范畴,研究内容涉及法医学、光谱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项目组通过运用傅立叶变换光谱,电阻抗频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涉及环境因素和死因介入的死亡时间推断多元数学模型和单因素数学模型鉴定体系,为死亡时间的推断鉴定提供科学证据。 死亡时间是指死后经历时间,或称死后时间间隔,即发现、检查尸体时距死亡发生时的时间间隔。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命案现场首先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准确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具有几乎确证案发时间的功效,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也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效锁定或排除,有着重要的证据价值。多年来,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国内外法医病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在国家、上海市科委多个研究项目的资助下,本团队于2003年率先利用谱学技术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鉴定研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死亡案件,获得了委托方的高度好评,逐步形成了运用谱学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鉴定体系。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如下: 1.首创应用傅立叶变换光谱技术筛选死亡时间推断指标并建立推断模型。筛选和确认了12种光谱指标作为死亡时间推断的最佳指标。首次运用6种数学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线性模型、二次方模型、三次方模型、复合模型、生长模型、指数模型)并发现三次方数学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系数。应用结果证明根据筛选的指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死亡案件。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Spectroscopy》、《Spectroscopy Letters》、《Applied Spectroscopy》、《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等首先进行了报道。 2.率先将环境温度因素同生物组织的降解速度关系进行量化。针对不同条件下的死亡案件,本项目通过对温度、湿度、风速、尸体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温度是影响死后物质降解的最主要因素。率先提出了“死亡时间推断中的温度系数”的概念。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5℃,尸体肝组织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提升8-10%。该研究明确并部分解决了因不同环境条件所造成的死亡时间推断差异。 3.首创将谱学技术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鉴定的实践性研究,并构建了多指标多种死因联合的人尸体死亡时间推断鉴定体系。该鉴定体系已应用于全国各地疑难案件的死亡时间鉴定,并获得多家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 项目系列成果陕西省2013年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1项。出版《法医病理学研究前沿》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7篇,被引用113次。国际会议上报告8人次。本研究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培养毕业5名博士研究生和9名硕士研究生。有效解决了诸多国内关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疑难案件,社会效益显著。该技术在公、检、法、司等单位,获得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姓名: 李成涛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lichengtaohla@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