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能力标准化评定

0

登记号:G20172092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学科分类:

关键词: 精神病人 刑事责任能力 标准化评定工具 评定标准

绿色分类:生命健康;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能力标准化评定
成果登记号: G20172092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生命健康; 项目关键词: 精神病人  刑事责任能力  标准化评定工具  评定标准  
推荐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规范,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司法鉴定/法医类/司法精神病学学科,是法学、法医学与精神病学的交叉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属性。 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这种需要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事项就是刑事责任能力。据公安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高达120多万,在这类突发事件、恶性事件的处理中,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意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定性、法律的正确适用和当事人权益的保护。遗憾的是,由于刑法并未对"辨认"、"控制"的内涵进行明确规定,加之缺乏评定标准和客观评定工具,长期以来,国内相关评定工作多基于经验性判定,评定结果分歧较多,致使司法机关采信困难,案件久拖不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由于鉴定偏差,有些本不该处理或该从轻处理的精神病人而处理过当,而少数真正的罪犯却借此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为此,必须研制评定标准、客观评定工具,提高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从而保证案件处理上的不枉不纵,以维护司法鉴定与司法审判的公信力。 自2002年起,本研究团队在国家相关部委的资助下开展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标准化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创新包括: 1、深入探讨了精神病人辨认与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首创性将限定责任能力进行三级细分与验证,并率先尝试从法学标准着手编制评定工具。《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成功编制,为研制同类评定工具提供一条新思路。 2、秉承这一新的量表编制思路,在条目选择上充分考虑精神病人外显的作案行为表现,对作案行为的罪错性认识、作案后果的正确估计程度及自我控制情况,结合精神疾病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成功研制出可适用于所有刑事责任能力等级、不同疾病种类、不同作案类型的标准化评定工具《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及配套计算机分析软件。 3、首次提出了编制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新策略,籍此建立起全新的责任能力评定模式,并制订出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强的司法鉴定技术规范《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 本项目业已自主研制出2个标准化评定工具,获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1项,行业技术规范2项,发表代表性研究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1篇,被引用211次,撰文参加了第29届国际法律与精神卫生大会、第17届、18届国际法医学大会交流,并多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极大地拓展了同类研究工作的思路。自2005年起,项目成果已在国内部分鉴定机构使用。2011年3月后,随着所编制的技术规范被行业主管部门采用,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整个司法精神病学行业鉴定实践,成功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制约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质量提升的顽疾,为维护司法公正、保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姓名: 李成涛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lichengtaohla@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