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有毒动植物中毒、检测及评判关键技术的研究

0

登记号:G20172094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学科分类:生物学;生物化学;

关键词: 检测 筛选 有毒动植物 中毒 评判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有毒动植物中毒、检测及评判关键技术的研究
成果登记号: G20172094 学科分类: 生物学;生物化学;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检测  筛选  有毒动植物  中毒  评判
推荐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规范,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法医毒物学范畴。本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复杂生物体系中有毒动植物的鉴定及评判技术,为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临床诊治以及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和科学的评判依据。在我国,动植物作为药用和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有些动植物含有毒性成分,甚至是剧毒成分,误用和超量服用可造成中毒和死亡,从而导致各类误服、自杀、他杀、医疗纠纷等案(事)件的发生,由此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有毒动植物所含成分复杂多样、毒性大、含量低以及在人体内代谢迅速、且中毒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等问题,使复杂生物体系中有毒动植物成分的中毒、检测及评价成为长期以来未能有效解决的技术难题。本研究结合我国司法鉴定实践,自2005年以来开展并完成了最为常见的有毒动植物成分中毒的毒物鉴定、毒理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主要技术创新内容:1.创建了生物检材中常见有毒生物碱成分的筛选及确证体系。方法简便、灵敏,避免了用传统方法检测可能出现的漏检、错检现象。筛选目标物涵盖了司法鉴定实践中常见的55种有毒生物碱成分,且LC-MS/MS筛选体系可随着目标物的增加而不断扩充,从而实现对更多的目标物进行筛选和确证。2.创建了复杂生物体系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莨菪烷类生物碱、秋水仙碱、龙葵素和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生物检材中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验证,规范了方法的评价指标,其中生物组织中以上目标物的检测技术和全面的方法学验证均为首次建立。3.首次开展了乌头生物碱、秋水仙碱、龙葵素、河豚毒素在急性中毒豚鼠、大鼠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为有毒动植物中毒的临床诊治、法医学鉴定和结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4.首次报道了乌头中毒尸体中乌头碱及与之共存的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体内分布,为涉及有毒植物中毒案件的死因判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证据。并首次报道了食用河豚鱼中毒的尸体中河豚毒素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本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体内有毒动植物检测及评判的空白,使我国的复杂生物体系中常见有毒动植物成分分析技术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为有毒动植物的科学研究、中毒鉴定、临床诊断及救治、食品安全监测等提供技术平台。项目系列成果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优秀论文1项,1人获得"全国司法鉴定先进个人",参与编写《法医毒物学手册》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9篇,国际会议上报告4次、国内会议报告5次,发布2项行业技术规范,另有1项行业标准和1项技术规范已立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举办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培训班3期,检测技术在我国法医毒物学实验室、司法鉴定机构推广、应用。项目成果自2008年以来应用于各类涉及有毒动植物成分中毒案件鉴定近百例,委托单位来自全国各地,绝大部分为重大、疑难案件,检验结果得到了委托方的高度好评和认可,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姓名: 李成涛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lict@ssfjd.cn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