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电网友好的可再生能源耦合发电技术

0

登记号:G20230277

所属行业:制造业

学科分类:能源科学技术;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耦合发电

绿色分类:能源节约;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电网友好的可再生能源耦合发电技术
成果登记号: G20230277 学科分类: 能源科学技术;
绿色分类: 能源节约; 项目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耦合发电      
推荐单位:

浙江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其他 成果所属行业: 制造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适用范围

该技术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太阳能光

技术提供单位

浙江大学

技术简要描述

该技术解决了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电网消纳问题,增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稳定性。系统配置了蓄电池储能(成本约为0.5元/kWh)与低成本的储热(成本约为0.05元/kWh),可以为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同时系统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设备,其快速启停及负荷调节特性(调峰速率是同级别蒸汽轮机的2倍及以上),可以很好地应对太阳辐射波动,响应电网需求。采用大规模光伏发电,可以极大降低发电成本。



技术信息

系统光热额定发电功率10MW,光伏发电90MW,储热及储电时长10h,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稳定发电,电网友好。

商业应用情况

希望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得到的帮助/支持

设备投资

该技术包括了10MW光热发电系统,90MW光伏发电系统,配备了10小时的储热储电混合储能系统。其中光热电站的投资成本包括场地费用、定日镜场、吸热塔、吸热系统、发电模块,投资成本为2.0亿元。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包括场地费用、光伏组件、控制模块等,投资成本为7.2亿元。混合储能系统包括储热系统以及储电系统,投资成本为2.8亿元。因此,系统的总投资成本为12.0亿元。系统的技术寿命为25年。

年运行维护费

系统运营期间投资可分为运维费用、保险费、人工费、折旧费等,其中运维费用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2%,每年本项目运维费用为2400万元;保险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0.5%,每年保险费为600万元。电站需要雇佣工人30人,工资标准为每人每年8万元,每年人工费240万元。折旧费按照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本项目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折旧期限为25年。按照平均年限折旧法,项目每年的折旧费为4560万元。由上可知,每年项目的运营期投资约为7800万元。

投资回收期

电网友好的可再生能源耦合发电技术,配备了10MW光热发电系统、90MW光伏发电系统以及10h储热储电容量。预计年发电小时数为4000,年发电量约为4亿度。按照平价电价0.7元/千瓦时算,该技术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5.8年。

附加效益

相比与传统的调峰电站,该技术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该技术配备了10MW光热发电系统、90MW光伏发电系统以及10h储热储电容量,预计年发电小时数为4000,年发电量为4.0亿度电,可实现CO2排放减少312000吨。按照20元/吨的二氧化碳成交价计算,每年可以获得624万元左右的附加收益。

综合效益

用于调峰调频的可再生能源耦合发电技术,配备了10MW光热发电系统、90MW光伏发电系统以及10h储热储电容量。预计年发电小时数为4000,年发电量为4.0亿度电,可节约122800吨标准煤,CO2排放减少312000吨

障碍对技术转移影响等级

技术成熟度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10座不同规模太阳能光热电站,总装机达到520MW,包括了槽式技术、熔盐塔式技术、线性菲涅尔技术,工艺流程完善,设备国产化程度高,系统集成比较完善。现阶段,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达2.04亿千瓦,产业链齐全,制造成本低,技术成熟。

技术适用性

该技术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太阳能光热与光伏发电,适合建设在太阳光照资源充足、土地使用成本低的区域。非常适合“一带一路”国家。

技术稳定性

该技术在工程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对太阳辐射变化的敏感程度较高。但是系统配备了一定规模的储热与储电,能够极大限度地降低太阳辐射变化对系统输出电功率的影响,稳定系统的电能输出。

技术安全性

该技术在应用中不存在发生二次污染、易燃易爆高毒性物质泄露等环境、安全事故的风险,也不存在上游资源限制、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接受度不高等系统风险,可视为零污染、零碳排放的发电技术。

技术转移推广障碍

知识产权转让

该技术的知识产权属于浙江大学,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研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项目基于复合金属氧化物可逆热化学反应的高温储热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冲击射流太阳能气体集热的高温化学储热与防护耦合机制。


姓名: 左秀婷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
电子邮件: zuoxt@sstec.org.cn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