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水产品中重要致病因子和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0

登记号:G20171851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学科分类:水产保护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关键词: 水产品 禁用药物残留 毒素残留 病毒

绿色分类:水质监测;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水产品中重要致病因子和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851 学科分类: 水产保护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绿色分类: 水质监测; 项目关键词: 水产品  禁用药物残留  毒素残留  病毒  
推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标准,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所属科学领域为水产品重要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主要内容:   近年来,由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集约化程度提高的很快,水产养殖业中的疫病以及药物残留状况不容乐观;这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出口贸易和公共卫生遭受了巨大损失。如2005年,日本因从中国进口的鳗鱼制品中检出孔雀石绿,发出禁止从中国进口烤鳗鱼制品的通令;由于AHPNS的流行,墨西哥从2013年5月7日起禁止进口来自中国大陆的所有甲壳类动物,这对于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项目组集合了上海兽医研究所和上海检验检疫局的实验室技术力量,针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氯霉素、己烯雌酚、大田软海绵酸、白斑病、桃拉和黄头等9种危害水产养殖业和食品安全的致病因子及有毒有害物质,采用荧光定量PCR、液相芯片、酶促化学发光等技术,开发了氯霉素、己烯雌酚、醋酸甲羟孕酮、孔雀石绿和大田软海绵酸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开发了同时检测氯霉素、己烯雌酚、醋酸甲羟孕酮和孔雀石绿的液相芯片检测技术;以白斑、桃拉和黄头病毒,以及副溶血弧菌为代表的荧光定量PCR/RT-PCR,多重RT-PCR快速检测方法。项目成果制定了3项出入境行业标准;申请和获得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EI收录3篇)和编写著作1部。   本项目特点和创新点: 1、国内外首次设计并合成了药物半抗原-氨基隐形孔雀石绿,并制备了其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主要代谢产物-隐形孔雀石绿的检测方法,其优点是直接检测提取物中的隐性孔雀石绿而无需再将其氧化为孔雀石绿,检测方法省时省力,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2、率先自主研制可同时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氯霉素、己烯雌酚和甲孕酮4种禁用药物残留的新型生物液相芯片,为国内首次开发,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该技术检测周期短(由数天缩短为2-3小时)、操作简单便捷(适用于实验室常规检测)。   3、采用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发光免疫分析,建立和开发了水产品中重要毒素(大田软海绵酸)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试剂盒,为国内首次开发,该检测技术比传统ELIS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检测范围,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4、运用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和多重RT-PCR技术,建立了水产品中白斑、桃拉和黄头等病毒的检测方法,填补了食品中相关病毒检测的空白。   本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本项目的研究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食品安全相关的病毒、毒素和禁用药物建立了快速的检测方法,其标准被我国有水产品贸易的出入境口岸实验室和部分地方检测站使用。近三年保证了数百万吨水产品的进出口,价值数百万美元。   2、项目成果已转化为商品化试剂盒或制定SOP。近三年转化的试剂盒销售收入约520万元。开发技术广泛应用于进出口水产品检疫中,保证了我国及港澳地区、台湾地区水产品供应的安全,产生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姓名: 周杰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zhoujie@shvri.ac.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