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0

登记号:G20201101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学科分类:农学;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综合防控 家畜血吸虫病 传染源控制 农业工程灭螺

绿色分类:生态畜牧业;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201101 学科分类: 农学;
绿色分类: 生态畜牧业; 项目关键词: 流行病学  综合防控  家畜血吸虫病  传染源控制  农业工程灭螺
推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家畜寄生虫学学科。日本血吸虫病人畜共患,危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传染源控制困难,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消灭,及受其它自然、社会因素影响,本世纪初疫情下降不明显,局部地区甚至回升。家畜是我国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和防控关键。本研究以国家防治需求为导向,以“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为原则,针对家畜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关键技术难题协作攻关,取得如下成果:1.揭示了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明确了疫情难于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切断家畜血吸虫病传播链、控制家畜传染源和结合农业生产抑制易感地带钉螺孳生的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策略、技术措施,及不同类型流行区的适用防控模式和湖沼型流行区查治新模式;在试点区域示范应用后,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3年的0.6%~20.1%降至2016年的0%,成效显著,突破了疫情下降难的防控困局。2.筛选获得SjPGM等6个血吸虫病诊断抗原分子,研制了多表位重组诊断抗原,建立的ELISA诊断技术对病牛、病羊诊断的敏感性为95.61%~97.8%,特异性为97.8%~100%,与其它牛、羊寄生蠕虫病的交叉反应率比SEA-ELISA法下降了66.68%~85.72%。创建的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技术对牛、羊血吸虫病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分别为93.24%和88.64%。改进和完善家畜血吸虫病粪便毛蚴孵化法,该法在疫区推广应用覆盖率达95%以上。突破了原有血清学检测技术特异性差、病原学检测技术敏感性低的技术瓶颈。研制了用药量少且对血吸虫童虫有杀伤作用的吡喹酮治疗新制剂。基于血吸虫功能基因组学和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等研究,鉴定了SjVAMP2等与血吸虫生长发育相关的重要虫体分子,解析了适宜宿主黄牛和非适宜宿主水牛对血吸虫感染差异的分子基础,为筛选血吸虫病新药物靶标和疫苗候选分子奠定了基础。3.提出我国家畜血吸虫病防控总体布局,形成综合防控体系。创建了国内外唯一的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数据库。制定了系列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导则和技术标准。研究成果在全国疫区7省164个县(市、区)1918个乡(镇)全面推广应用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江苏等7个流行省牛血吸虫感染率由2003年的0.13%~5.10%下降至2016年的0%~0.03%,分别下降98.49%~100%,均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有效控制了家畜血吸虫病流行,为国家血吸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2004-2015年)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项目实施地钉螺面积减少196.44万亩。同时减少家畜感染血吸虫造成的损失,增加农业血防项目的收益,为疫区农民增收328.49亿元。本项目发表论文8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1篇。出版专著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件,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3项。技术培训2.5万人次。

姓名: 林矫矫 性别:
出生日期: 2020-05-27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紫月路518号
电子邮件: vetchj@shvri.ac.cn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