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锂金属电池

0

登记号:G20190100

所属行业:制造业

学科分类:储能技术;

关键词: 新能源 动力电池 高能量密度 锂金属 循环寿命

绿色分类:电化学储能;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锂金属电池
成果登记号: G20190100 学科分类: 储能技术;
绿色分类: 电化学储能; 项目关键词: 新能源  动力电池  高能量密度  锂金属  循环寿命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成果所处阶段: 中期阶段
合作方式: 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制造业
国家/地区: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一、项目简介

以锂金属为负极材料的二次电池,能够实现能量密度大于400Wh/kg的器件,是未来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也是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

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关键技术是如何稳定高活性锂金属。在中科院先导计划的支持下,王德宇研究员率领团队从2013年开始在这一方向上进行研发,已经开发出几类解决方案,显著提高锂金属电极寿命从30周到300周,达到了可以开发锂金属电池的水平。

二、合作内容

(一)涉及到的主要相关技术简介

我们开发了高稳定性电解液技术,能够构筑更稳定的锂金属表面保护膜,提高了锂金属的稳定性;

我们独立开发了锂金属表面过滤膜技术,能够有效隔离锂金属与电解液的物理接触,锂金属电极循环寿命提高至~300周;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锂金属合金技术,提高了锂金属的循环寿命。

基于这些原创技术,结合锂电池现有技术,我们将开发二次锂金属电池。

(二)拟合作区域及合作对象

锂金属电池的目标市场是部分替代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手机市场和电动汽车市场。目前,汽车企业对锂金属电池特别关注,可以针对车企需求开发相应电池技术和产品。

(三)拟合作模式

合作开发、产业化

三、项目实施单位

2004年,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十多年来宁波材料所始终坚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定位,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措施,从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多人,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研究所现有各类员工1048人,其中正高级292人,副高级171人,正式员工平均年龄33.6岁;其中院士2名,杰青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32人,浙江省“千人计划”79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8名,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以人才带团队,围绕学科规划,已组建了53个团队,其中1个团队获科技部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2个团队获中国科学院国际创新团队支持,2个团队获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支持;6个团队获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支持;18个团队获宁波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支持,10个团队获宁波市“3315高端创新团队”支持。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储备人才。宁波材料所现有15个研究生培养点,其中6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截至2017年底,在学研究生889人;全所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招收博士后399人,其中在站博士后106人。

研究所已建设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平台,具备了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了公共测试、专业研发、工程化、先进制造等四大类支撑平台,目前拥有5亿多元的先进科研装备;建成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平台15个。


姓名: 刘苏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官西路1219号
电子邮件: liusu@nimte.ac.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