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复杂结构的三维隔震与隔震结构的损伤研究

0

登记号:G20172172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

关键词: 损伤 复杂结构 三维隔震 隔震加固

绿色分类:自然灾害应急防控;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复杂结构的三维隔震与隔震结构的损伤研究
成果登记号: G20172172 学科分类: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
绿色分类: 自然灾害应急防控; 项目关键词: 损伤  复杂结构  三维隔震  隔震加固  
推荐单位:

上海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1、技术背景、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近年来世界各地强震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由工业生产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也给居民和建筑物带来振动及噪声等环境污染公害。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控制工业生产、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污染,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项目针对博物馆、核电厂等复杂体型的重点重大工程、受振动噪声污染的新建建筑及历史保护建筑,采用水平隔震和三维隔震技术进行减震、加固改造及振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隶属于隔震减振技术领域,涉及复杂结构的三维隔震(振)技术及强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损伤控制技术。 2、主要技术创新内容、特点 2.1 提出了复杂结构的分离式三维隔震技术。 新型复杂结构的分离式三维隔震技术了实现水平地震与竖向地震的解耦,解决了三维隔震竖向摆动难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复杂结构的新型三维隔震支座,该支座可以实现减小水平和竖向地震的三维隔震系统,使竖向隔震装置所承载的竖向变形转换为倾斜柱形弹性体的斜向位移和扭转位移。 2.2 建立了复杂结构隔震及三维隔震地震响应分析理论。 建立了隔震结构的滞回耗能谱模型及多模态能量谱模型。提出了隔震结构的位移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快速简化计算方法-单纯质点法。 2.3 建立了强震下复杂隔震结构损伤演化模拟及损伤评估方法。 针对高层隔震结构在超大地震及近断层地震下的损伤失效,对隔震结构进行损伤研究。基于串联失效模式提出了涵盖隔震层损伤的高层隔震结构整体的损伤性能评估理论体系。 2.4 完成了复杂隔震结构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仿真模拟及损伤模拟研究。 基于隔震结构模型相似理论,设计并制作了复杂隔震结构的试验模型,进行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基于部分隔震支座在地震作用下退出工作模拟隔震层的损伤,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的隔震损伤振动台试验模拟。 2.5 典型代表性隔震结构实际工程的创新性技术应用。 以上海严家花园历史建筑为对象,研发了既有历史建筑结构的隔震加固技术、减振控制技术及施工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抗震与地铁振动一起解决成功案例。以高烈度区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为对象,研发了复杂结构隔震技术的分析方法、设计流程及施工技术。 项目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已取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8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内8项工程中得以应用。 3、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产业化方面:典型的工程包括云南博物馆工程造价5.5亿,采用新隔震技术后节省造价约540万元,上海严家花园历史保护建筑,经三维隔震(振)加固后,经济效益增加近1.5亿元。这些技术成果可移植到其他工程结构抗震领域,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4、项目的推广情况 基于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上海严家花园历史保护建筑、台湾奥斯卡内湖谈美住宅、北京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兴唐国翠华府、宿迁苏豪银座项目等工程。
姓名: 陈浩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xwchen2002@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