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咽喉疾病相关的功能保全与重建的机制及应用研究

0

登记号:G20200368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学科分类: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关键词: 修复重建 声带麻痹 纳米药物 咽喉功能 喉气管整复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咽喉疾病相关的功能保全与重建的机制及应用研究
成果登记号: G20200368 学科分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修复重建  声带麻痹  纳米药物  咽喉功能  喉气管整复
推荐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成果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咽喉是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创伤和肿瘤是导致咽喉缺损和/或功能障碍二大主因,严重影响发音、呼吸、吞咽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咽喉功能保全及功能重建一直是本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项目在27项国基金资助下,针对喉返神经损伤、咽喉肿瘤治疗中咽喉功能保全及功能重建开展系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要创新点:(1)首次从组织学角度证实人喉返神经损伤后均存在 “亚临床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 2 年内人喉肌成肌干细胞有再生能力,喉肌萎缩纤维化最显著;环杓后肌失神经支配1年内是喉肌纤维表型转型关键期,从而系统地揭示了喉返神经损伤和延期神经修复再生机制。首先发现并命名颈袢主支,系列动物实验证实颈袢主支、膈神经上根分别是恢复声带内收、外展运动的有效替代神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2)首先提出4种颈袢主支修复喉返神经新技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喉功能恢复率98.1%。针对双侧声带麻痹,首先采用一侧膈神经或其上根神经再支配喉外展肌,又首次采用一侧膈神经上根联合舌下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修复双侧喉返神经内收与外展支,声带内收与外展运动恢复率91.5%,无严重并发症。首次阐明年龄、病程和损伤程度是影响喉返神经修复效果的独立因素,系统提出喉返神经修复策略,提高了治疗效果。(3)首次报道TNF-α等分子基因多态性与咽喉恶性肿瘤预后密切相关,首次报道并阐明MYD88、TIP30等基因在喉癌等恶性肿瘤生物学进程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量新型纳米载体给药系统的研究,为临床开展喉咽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4)率先开展游离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等复合组织瓣技术修复咽喉颈部缺损,系统开展单一或复合组织瓣修复不同类型的下咽缺损,一期手术修复成功率达94.8%,五年生存率50.4%。;成功实施T4a喉癌保喉手术,保喉率90.7%,五年生存率62.5%。成功完成颈部侧颅底颈内动脉受累的肿瘤根治与血管重建,效果良好。国际上报道了例数最多的喉气管整复术,提出喉气管整复新策略。经专家组鉴定和国家权威机构查新,均认为该项目喉返神经损伤修复研究属国际领先水平,咽喉功能保全及缺损修复研究属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发表论文236篇(SCI论文72篇、中华系列39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18篇,单篇最高10.112分。他引1362次,单篇最高他引87次。授权新型实用专利10个。2项喉返神经修复新技术分获第19、20届国际耳鼻咽喉科联盟(IFOS)大会最佳论文和青年科学家奖,是中国大陆唯一两次获奖;获本行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5、8、9个。关键技术被纳入欧美喉科学会《嗓音外科规范指南》等3个国外指南规范及4个国内行业指南共识;被欧美15部权威教材和专著引用推荐;被纳入国内10部教材和专著。接收13批46位国外学者来院学习,培养研究生62位。在全国56家医院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

姓名: 郑宏良 性别:
出生日期: 2020-08-27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
电子邮件: 13916001851@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