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与结构性能提升施工关键技术

0

登记号:G20200578

所属行业:建筑业

学科分类:地面工程;

关键词: 历史建筑 结构性能提升 保护修缮

绿色分类:可持续建筑;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与结构性能提升施工关键技术
成果登记号: G20200578 学科分类: 地面工程;
绿色分类: 可持续建筑; 项目关键词: 历史建筑  结构性能提升  保护修缮    
推荐单位: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成果所属行业: 建筑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土木建筑领域。在城市有机更新的新形势下,历史建筑既需要保护性修缮,也需要结构性能的提升,以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确保后续服役安全。由于保护与提升的矛盾关系及各类瓶颈制约,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存在工艺传承难、性能提升难、损伤诊断难等问题。本项目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通过10余年积累与实践,研发了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与结构性能提升施工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施工中复杂矛盾和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历史建筑的风貌保护、性能提升与持续利用,显著推动了城市有机更新、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保护优先原则的历史建筑结构性能提升技术。针对结构性能提升受历史建筑特征保护限制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保护部位零加固的基于体系的结构加固分析方法,研发了保留风格特征条件下的结构置换技术,形成了基于最小干预原则的结构构件加固技术,解决了历史建筑特色部位保护与结构性能提升的矛盾。2.构建了上海近现代历史建筑典型材料及工艺样本库。针对传统营造工艺后继无人、传统材料构造考证困难等问题,对传统工艺、材料进行标准化、数字化,揭示了历史建筑8个分部、40余个分项的传统材料、构造与工艺,构建了基于现代检测技术的传统工艺材料样本库,以及面向工匠传承的传统营造工艺做法库,首创了基于BIM的传统工艺三维仿真库,实现了历史建筑传统营造工艺的数字化再现与传承。3.发展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针对保护部位防水、节能、耐久等功能性提升的要求,研发了面向特色部位性能提升的与传统材料相容的新型修缮材料,形成了面向历史建筑性能提升的传统构造新材料植入技术,开发了基于传统营造技艺的特色部位保护修缮新型装备,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创新了传统材料和工具,实现了保护部位的功能性能提升与绿色高效施工。4.形成了基于无损检测和数字化的历史建筑特征部位诊断与评估技术。为准确识别特征部位几何、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损伤状况,研发了基于无损检测的特征部位物理化学性能损伤诊断技术,以及基于图像识别的特征部位几何物理性能损伤诊断技术,提出了面向特征部位性能提升的损伤状况综合评估方法,实现了特征部位损伤情况的精确诊断与评估,为修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项目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编制规范4部,形成工法8项(其中市级工法6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项,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和科技查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成功运用于外滩历史建筑群、四行仓库、思南公馆、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春阳里等100余幢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中,近三年共产生经济效益6.3亿元。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为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以及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姓名: 谷志旺 性别:
出生日期: 2020-08-27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桂林路928号
电子邮件: sj_gcyjy@163.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