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秸秆生物炭盐碱地改良与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0

登记号:G20190441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关键词: 盐碱地

绿色分类:其他资源效率提升;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秸秆生物炭盐碱地改良与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成果登记号: G20190441 学科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绿色分类: 其他资源效率提升; 项目关键词: 盐碱地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技术背景:

利用秸秆生物炭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和缓冲能力强,有助于发挥微生物肥与有机肥功效的特点,将秸秆生物碳、微生物菌肥与有机肥科学组配,以充分发挥三者的互作效果,用于盐碱地改良与中低产田改造。


技术要点:

施入土壤的生物炭为所吸附的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有机肥养分分解、释放能力,显著提高有机肥功效,同时有效解决普微生物肥料肥效不稳定的难题。


微生物分泌的有机物、死亡菌体的分解等使盐碱土壤的有机物质增加,盐碱度降低;有益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多糖、粘胶和有机酸是形成土壤团粒的粘结剂,大量的团粒结构和比重较轻的生物炭增加了土壤非毛管孔隙,使土壤疏松透气,容重降低,利于淋盐,并抑制返盐,有效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同时有机酸可中和土壤碱性,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质量,获得生物碳、微生物菌肥与有机肥组配改良盐碱地1+1>2的互作效果。


技术效果:

土壤容重降低2%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土壤pH值降低0.2以上;耕层土壤碱化度降低5%以上。


应用前景:

该技术实施化学肥料用量较常规施肥减少30%,有利于推进与实施“化肥零增长战略”,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有利于减少农区碳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该技术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秸秆生物碳与微生物菌肥组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ZL201510482739.5。


姓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电子邮件: castt@casmh.com.cn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