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建桥合一”型高铁枢纽站(南京南站)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0

登记号:G20172214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土木工程机械与设备;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设计;

关键词: 高铁枢纽站 建桥合一 绿色节能 零换乘 高精度建造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建桥合一”型高铁枢纽站(南京南站)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2214 学科分类: 土木工程机械与设备;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设计;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高铁枢纽站  建桥合一  绿色节能  零换乘  高精度建造
推荐单位: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在中国高铁路网中,大型高铁枢纽站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项目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全新的 "建桥合一"型高铁枢纽站建造带来的诸多技术难题,在国家财政部、铁道部和企业自筹的科技攻关项目支撑下,经产学研合作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攻克了建筑框架结构上跑火车的"建桥合一"型枢纽站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难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创新采用了桥梁的容许应力法和民用建筑的极限承载力法同时对承轨构件进行包络性的分析计算和设计,保证了在高速列车动载影响下的整体建筑结构安全性;针对重载承力梁柱中钢构件占用空间大,配筋密集的情况,经试验提出了耐久清水混凝土最佳配合比,创新制备和浇筑了半自密实耐久清水混凝土;针对占站房钢结构50%用量的Q390C高强度厚钢板焊接,开展了多项焊接性能试验研究,制定了焊接工艺,避免了焊缝开裂。 (2)系统研发了与超大面积钢屋盖滑移安装匹配的高精度滑移装备和测控系统。针对超大面积钢屋盖结构实施滑移安装带来的多项技术难题,通过研发的基于数字缸和无线激光测距的高精度多轨道滑移控制系统,保证了滑移施工的精准控制;通过研发的自重下水平推力自动释放装置,解决了大面积网架多支点落架卸载难题;研发了兼容不同产品应力数据的太阳能自供电无线传输和处理系统,解决了滑移中杆件应力的动态跟踪监测难题。 (3)研发了大空间吊顶模块化制作和反向安装、站台高速轨行区吊顶加固技术。针对高大空间吊顶难度大的特点,研发了基于 RFID 电子标签识别监控的 C型钢目字格装配式骨架支撑体工厂模块化生产技术;发明了适用于单元吊顶骨架提升安装就位的专用装置和连接件,实现了大面积吊顶的反向安装。利用动模型试验,确定了蝶形螺母外涂结构胶加固的站台顶棚吊顶空气动力解决方案,防止了站台区吊顶板脱落。 (4) 解决了建筑元素和舒适节能融入高铁枢纽站设计的诸多技术难题。结合项目位于古都金陵的地域特点,基于对色彩学、光环境、湿热环境和声环境等系统分析研究,成功采用了香槟金为主色调,利用体现中国建筑元素的藻井与采光窗和镂空吊顶相结合,解决了自然采光难题,也解决了高铁站噪声影响难题;通过对通风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有效降低了空调能耗,并达到了室内大多数区域的舒适节能要求。 (5)突破了车站与城市交通"零换乘"的一体化衔接技术瓶颈。针对大型高铁枢纽站人流出行量巨大条件下的交通组织和换乘难题,研发了车站与城市交通换乘的一体化衔接技术,车站内150m范围内可换乘各种城市交通工具,使交通人流得到有效组织和换乘快捷。 本项目获得发明专利 3项,已受理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5项,省部级以上工法 4项,发表论文35篇,获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1 项。 本项目通过技术难题攻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1.77亿元。本项目的核心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到了后续的合肥南站建设项目。国家正在部署建设"一带一路",本项目的成果还将助推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实现。
姓名: 郭春华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345842806@qq.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