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北方稻田种养新技术

0

登记号:G20172195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学科分类:

关键词: 水环境 稻蟹共作系统 稻田土壤肥力 杂草 丝状藻类

绿色分类:生态农业;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北方稻田种养新技术
成果登记号: G20172195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生态农业; 项目关键词: 水环境  稻蟹共作系统  稻田土壤肥力  杂草  丝状藻类
推荐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所属科学领域:水产养殖与农业种植相结合领域。 背景与意义:目前我国水稻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许多地区出现稻田改变用途或撂荒的现象;常规水稻种植为了确保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稻谷残留的化肥和农药量超标,品质下降;而且致使土壤团粒结构破坏而引起土壤板结,同时引发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下降,造成土壤贫瘠化;传统的稻田养鱼由于田间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导致水稻减产。 主要内容:项目组在辽宁省盘山县进行了水稻和河蟹互利共生的北方稻田种养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养殖河蟹的水稻田田间工程、水稻栽培方式和河蟹放养密度等方面进行试验,获得了水稻和河蟹共生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形成了适宜的河蟹养殖工程、水稻栽培模式和河蟹放养密度等关键技术。该项技术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地相结合,对于确保我国基本良田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占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而且稻蟹共生,稻田病虫害和杂草明显减少,蚊子幼虫消灭,水稻有利于河蟹栖息、蜕壳和生长。是一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性的有效技术。 主要技术创新点:(1)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水稻田的土壤、水质、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杂草等方面进行研究,全面揭示了稻田养蟹增产增效的机理,提出了“不间断施肥”的概念,丰富了稻田种养新技术的理论体系,较以往的从水稻和河蟹产量及效益方面来阐述,取得了较大的突破。(2)河蟹栖息环境的营造。占水稻田面积不超过5%的环沟既可以使河蟹避开高温、晒田栖息,又增加了水稻的边际效益,促进水稻的增产。(3)“大垄双行、边行加密”和“单穴单株”相结合的水稻栽培技术,既改善了稻田的小气候,减少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又有利于河蟹的栖息和生长;同时“边行加密”弥补了环沟占有的水稻种植面积,做到“一行不少、一穴不缺”,从而保证水稻不减产。(4)人工施基肥和河蟹施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技术。生产中采用施生物肥或有机肥做基肥,并且一次性施足,利用河蟹的不间断施肥效应完成对水稻田追肥的管理模式。(5)简单实用的推广技术。根据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采用稻田种养新技术明白纸或生产管理流程图,以简单易懂、容易掌握的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成果推广和应用:2012-2014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和贵州等省累计应用推广296.35万亩,新增产值439117.4万元,新增利润218062.4万元。该项技术被称为“1+1=5”即“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知识产权及专利:发表论文26篇,出版著作1部,颁布地方标准1项;获发明专利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
姓名: 周婷婷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ttzhou@shou.edu.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