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新闻公告详细
绿色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2024碳博会 | GF60首登碳博会 共议气候投资与可持续未来
发布人: 管理人员 发布时间:Fri Jun 14 08:00:00 CST 2024

第二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下称“碳博会”)于6月5日至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7日下午,“气候投资塑造可持续未来”主题活动在碳博会“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虹口专展区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主办,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承办,上海北外滩集团、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GIB)提供支持。与会专家围绕气候投资塑造可持续未来、ESG与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前沿议题,邀请政府及国际机构代表、知名气候投资人及学者专家代表展开观点分享。

在开场致辞中,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万建辉首先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尤其在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气候投资正日益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虹口区积极响应这一趋势,通过发展“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和打造北外滩“双碳”示范区,力求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作为落户在虹口区的国际化绿色金融研究智库,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致力于以北外滩为承载地,建设开放式绿色金融会客厅。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凝聚专家智慧与共识,共同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绿色低碳发展“虹口样板”。

“碳路司南·北外滩会客厅”对谈环节由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顾蓓蓓主持,围绕“气候投资时代”主题与哥伦比亚商学院社会企业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教授,气候及清洁能源领域知名投资人布鲁斯·厄舍(Bruce Usher),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荣休)、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原联席院长罗拉·沃索(Lola Woetzel)展开深度对话。

布鲁斯·厄舍教授表示,能源行业近二十年来经历巨变,清洁能源产品和业务已从高成本、窄应用发展成为拥有1.6万亿美元规模市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清洁能源企业提供了巨额补贴,吸引了更多的私人投资。然而,尽管拥有政策、技术和资本的支持,美国在低碳基础设施方面仍面临法规和建设的挑战。他认为,在评估气候技术时,理解成本曲线至关重要,应重点关注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和规模化应用。如果气候技术成本能迅速降低,则有望成为未来的解决方案。此外,除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成熟的产业外,钢铁、水泥、农业和基于自然碳捕获等新兴领域也将是气候投资的关键竞争点。

罗拉·沃索博士指出,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有着核心角色,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服务因其成本效益具有全球吸引力。她建议中国公司在出海时要考虑当地实际需求和能力建设,不仅满足提供来自中国的产品,更要为当地经济、就业和安全带来可持续影响力。在调动气候科技投资方面,她强调政府在气候科技商业化和规模化上的关键作用,可通过财政激励、政策引导和人才培养等方式,为私营部门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提供长期政策性保证,促进技术创新及可持续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

战略合作签约环节,在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万建辉,上海市虹口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龚蓉,GF60秘书长,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廖双辉的见证下,北外滩集团与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推动虹口区可持续和绿色低碳基础设施项目的国际可持续标准认证,服务北外滩开发建设项目绿色融资。同时,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与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GIB)签署谅解备忘录,未来将通过“FAST-Infra”标签工具识别和推广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携手促进国际交流与技术合作,打造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案例。

主题演讲环节,新开发银行(NDB)ESG负责人罗曼·诺沃日洛夫(Roman Novozhilov)、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GIB)亚太区伙伴关系主任钱成宸、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吴光豪分别围绕“ESG与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趋势及前沿动态”“FAST-Infra倡议支持全球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北外滩低碳产业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主题发表观点。


诺沃日洛夫博士从可持续基础设施的特征与新兴热点切入,介绍了当前的资金来源、混合融资等创新融资模式及发展趋势,认为投资于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增值机会,还在应对通胀、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构建可持续未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进一步结合ESG指标,以及NDB在巴西、印度、中国、南非等地的实践案例展开介绍,提到能源效率和资源保护已成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特征,并强调了此类项目应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钱成宸主任介绍了由GIB发起的融资加速基础设施可持续转型(FAST-Infra)标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他表示,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性成为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估体系,许多优质项目难以获得及时的足够的资金支持。为解决这一问题,GIB整合了全球45个现有标准和法规,形成评估框架,帮助项目向国际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也帮助金融机构快速、准确地识别并筛选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

吴光豪主任介绍,北外滩作为浦江金三角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全力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与发展的新高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北外滩正引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潮流。其中航运业作为北外滩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为实现行业净零排放目标不懈努力。此外,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也在积极助力推动ESG投资和金融机构碳核算工作,为北外滩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圆桌对话环节由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产品创新中心主任尹茂华主持,与上海北外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锋、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实验室(同济大学)副主任王信、国际建筑业主与管理者协会(BOMA)中国常务副主席陈晓欧及可持续金融学院(SFI)联合创始院长黄忠,就“未来可持续城市样板间畅想:建设绿色繁荣韧性社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沈锋介绍了上海北外滩集团支持打造虹口“双碳”示范区的计划展望,并强调集团积极拥抱ESG建设,以城市更新和综合运维为主体,以科技和金融为两翼,以文化为灵魂,赓续城市文脉,助力北外滩双碳战略前行;王信介绍了绿色低碳城市设计及精细化管理。他强调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ESG表现,并借助绿色金融工具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赋能,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和新能源综合利用方面,需要给予更多关注以实现统筹协调;陈晓欧指出,当前国内公募REITs发展空间巨大,其中有不少底层资产与绿色环保相关。随着资本市场对REITs产品ESG评级日益关注,金融资本与产业之间的可持续生态正在逐步形成;黄忠探讨了可持续金融在推动绿色发展和韧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机遇,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将韧性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实践中,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城市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展望未来,伴随城市可持续基础设施及生态系统的完善、绿色金融和韧性金融的支持以及各类产业的引入,韧性社区和可持续城市建设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