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运用于交通事故现场取证及事故再现的理论与实践

交通事故 现场取证 事故再现 精选库
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计算机应用;
绿色分类
社会灾害应急防控;
展开全部
简介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交通安全问题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影响到国际化形象。因此,交通事故现场处理及责任认定必须实现快捷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同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依法对交通事故进行正确处理,也是维护上海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 目前,在交通事故现场取证和过程分析中存在两大技术难题: 第一,传统的交通事故现场人工测量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低、适用范围窄等缺陷,在现场取证过程中往往会导致道路拥堵,甚至伴生新的事故发生。专业测量仪器存在着价格高、技术要点复杂等缺陷,很难在交通事故处理基层部门推广。因此,开发和研究简单、适用、快捷、准确的事故现场数字化取证方法成为本项目急需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国际常用事故再现软件主要面向小客车,必须依赖清晰完整的路面制动印迹,而且仅限于平坦路面。我国的交通事故发生规律和大量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交通事故再现需求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复杂的交通事故环境和多样的交通事故类型远远超出了国际常用事故再现软件的能力范围。因此,开发和研究适用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的数值再现方法成为本项目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本项目针对以上两个技术难题,重点研究并实现了三项创新技术:第一,基于摄影测量理论的交通事故现场取证与视频车速分析技术。实现了交通事故现场取证的精度和效率保证,同时,提高了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解决了复议事故的二次测量问题。第二,面向受害人体型特征及复杂事故现场环境的交通事故拟实化建模技术与模型库建设。实现了交通事故场景和接触特征的精确建模,为交通事故过程再现奠定了可靠基础。第三,多信息融合的交通事故数值再现技术。通过事故遗留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制约和校验,有效提高了交通事故数值再现的可靠性。 通过本项目研究,对140例以上的交通事故进行了数字化取证,现场处置效率提高50% 以上,有效缓解了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城市拥堵问题。在交通事故再现领域,形成了交警部门主导、高等学校和鉴定机构联合科技攻关的创新模式,对"2009.6.2闵行特大涉外交通事故"等100余例重大、疑难、复议、涉外案件提供了科学的事故分析结果,确保了交通事故鉴定和处理的准确性,维护了受害者权益,体现了社会公平。 通过本项目研究,出版了一本学术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检索国际期刊论文17篇,EI检索期刊论文4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获得授权4项,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通过结合全国交通事故现场取证的发展状况及满足交通事故过程再现的基本数据要求,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提出并主持制定了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一项,主持修订了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一项,这两项标准均已颁布实施。 通过本项目研究,在技术手段上填补了国际交通事故再现软件的空白,完善了司法鉴定痕迹检验及交通安全工程的学科建设,共同推动了我国交通事故现场取证及分析技术的跨越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