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社会医学,精神卫生
非法药物滥用(吸毒)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UNODC)2011年估计,全球约有1.49-2.72亿吸毒者,我国吸毒问题日益严重,截止2011年底,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已达179.5万。吸毒与HIV感染及违法犯罪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危害家庭社会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戒毒是禁毒工作的重要环节,戒毒后的高复吸率(90%以上)是世界性难题,是目前药物依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海洛因是我国滥用的最主要毒品,本研究聚焦海洛因依赖及复吸的临床干预,并探索其发生机制,与公安、司法、戒毒机构、社区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研发了一系列对海洛因依赖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并建立社区综合戒毒康复模式,有效降低了戒毒后复吸率,提高了我国戒毒工作水平。
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及特点:
1.针对海洛因依赖复杂的病因机制,以心理渴求、复吸为临床表型探索相关易感基因,首次报道DAD4基因参与调控海洛因心理渴求程度。首次探索环境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首发吸毒年龄的影响,发现COMT基因通过影响寻求新奇人格而影响首次使用海洛因年龄,并发现冲动人格、童年创伤比COMT基因对首发吸毒年龄的影响作用更大。
2.心理渴求是对毒品渴望的一种主观体验,是复吸的最重要原因,针对缺乏心理渴求客观评估方法这一瓶颈问题,建立了环境线索诱发心理渴求实验,确立了采用心率、血压、皮导、脑电等客观指标评估心理渴求,已应用于我国强制戒毒机构的康复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将系统脱敏与生物反馈技术相结合,设计了降低心理渴求的心理干预方法,有效降低了患者心理渴求及对毒品相关线索的敏感性。
3.针对海洛因依赖复吸率高这一临床难题,设计了适合我国不同戒毒场所的包括"预防复吸训练"、"列连管理"及"康复管理"等心理行为干预方法,使复吸率下降了20%,为我国药物依赖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已经在全国各地12家戒毒机构及社区推广应用。
4.首次将心理行为干预方法整合我国现有戒毒工作模式,建立医学、心理、社会无缝链接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完善了我国社区康复工作模式,使强制戒毒者回归社会后3年戒断率达到30%以上,居全国之首。整合社区戒毒与美沙酮维持治疗资源,建立集医学、心理行为干预与社区跟踪帮教为一体的社区美沙酮综合治疗模式,使上海地区美沙酮治疗保持率高达8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本项目共发表相关论文75篇,其中SCI论文共计13篇(IF总分43.713分),被引用100多次,主编专著2部,参编22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8名。本项目所建立的系列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得到国内相关戒毒机构广泛认可,预防复吸干预被写进我国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指南,已在全国12家戒毒相关机构应用,具有先进示范作用。项目组成员20多次受邀在国内、国际会议上学术交流,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6项,10多次受邀到国内相关机构做学术报告,研究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本项目对深化了解海洛因依赖的机制,完善我国戒毒工作模式,提高戒毒工作水平,降低毒品相关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