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城市黑臭河道高效治理与生态化修复技术及应用

0

登记号:G20190295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学科分类:能源科学技术;

关键词: 生态化修复

绿色分类: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城市黑臭河道高效治理与生态化修复技术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90295 学科分类: 能源科学技术;
绿色分类: 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项目关键词: 生态化修复        
推荐单位: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重点描述主要技术创新性、稳定性、绿色属性(改善生态、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等情况)、知识产权情况及归属、投入与产出分析等方面)

本项目针对目前臭黑河道治理中存在成本昂贵、对上游配水引起水质变化缺乏抵抗性、治理中存在二次污染及河道淤泥处置不力等缺点,从源头控制、河道水质改善和河道水体的生态化修复等三个层面出发,构建了一套针对黑臭河道的高效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设计开发了城市黑臭水体氨氮和总磷快速去除技术,自主研发了纳米气泡-功能微生物协同处理污染水体与生态修复工艺。经过该技术处理,显著降低了治理成本,治理成本由80-120元/m2降低至50-80元/m2,降低了35%。处理后的河道水质均稳定达到了地表水Ⅴ类水质以上标准,部分水体甚至达到了Ⅲ-Ⅳ水体的要求,该项目对城市黑臭河道修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项目目前已经获得5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证书。

本项目从“污染源头控制”、“河道水质改善和生态化修复”、“河道智能管控”等三个层面出发,构建了一套针对黑臭河道的高效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主要形成了三个核心创新点:

创新点1:自主构建了一套城市黑臭河道高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智慧管控技术体系

(1)自主设计开发黑臭河道上游输入性污染源头快速削减技术;

(2)构建一种维护河道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方法;

(3)基于大数据的黑臭河道水体在线及远程检测和管控。

创新点2:自主构建了黑臭河道污染源头控制技术体系

(1)自主构建河道点源污染处理装置;

(2)设计开发城市黑臭水体点源污染性氨氮、总磷快速去除技术;

(3)开发一种黑臭河道沿岸非点源污染快速削减技术;

(4)构建污染源溯源系统。

创新点3:原创性提出了利用纳米气泡技术与微生物技术结合,自主研发了纳米气泡--功能微生物协同处理污染水体与生态修复工艺

(1)具有强化水体修复功能的纳米气泡修复技术;

(2)基于纳米气泡、低温功能微生物协同作用的低臭释放黑臭河道修复工艺;

(3)河道修复的负载光合细菌的浮体装置的设计开发;

(4)黑臭河道智能远程巡视和大数据整合运维系统开发。

该技术以城市黑臭河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源头设置新型过滤软坝、生态格栅、物理拦截区、生物反应区和围隔沉降区等装置进行点、线、面全方位立体化结合,实现了污染源头配水水质控制;开发了纳米气泡-功能微生物协同处理污染水体与生态修复技术,在有部分外源污染物进入的情况下对黑臭河道进行有效治理和修复,设计了微扰动供氧装置,提高了充氧效率,解决了治理过程中臭气溢出的二次污染问题;构建了一种维护河道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方法,用于已清洁河道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长期维护,同时采取原位、异位或组合处理工艺理,实现了黑臭水体的彻底治理;并基于大数据开发了多级控制系统,实现了臭黑河道水体的在线及远程检测和管控。

本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显著降低治理成本,并使得治理河道水质均稳定达到了地表水V类水质以上标准,大部分水体甚至达到了III-IV水体的要求,为“美丽浙江”建设和“剿灭劣V类水”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该技术入选了浙江省水利厅2018年水利新技术推广目录,并得到了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五水共治(河长制)”办公室的高度认可。


姓名: 杨 敏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上海 联系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保俶北路92号国际教育中心八楼
电子邮件: 794642492@qq.com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