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高温装置结构完整性保障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

0

登记号:G20176049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关键词: 焊接结构 高温断裂理论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绿色分类:其它;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高温装置结构完整性保障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
成果登记号: G20176049 学科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绿色分类: 其它; 项目关键词: 焊接结构  高温断裂理论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推荐单位: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面向典型高温装置结构完整性技术的迫切需要,项目组成员致力于结构完整性评定基础理论、先进测试/监测技术、工程应用三个层面的研究,圆满完成了项目的预期计划。在理论层面,主要工作包括:(1)高温蠕变裂尖拘束效应。突破了现有高温断裂理论的局限,提出了一个新的蠕变裂尖拘束参数R,发展了考虑拘束效应的高温结构安全判据,建立了实验室试样蠕变裂尖拘束与实际高温管线拘束的关联,为纳入裂尖拘束效应的高温结构完整性评定和寿命预测方法提供了力学基础;(2)复杂载荷条件下材料/结构的损伤评价。从蠕变疲劳过程中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演化入手,通过对传统棘轮理论的改进,提出了描述微观物理机制的主要状态参量与循环本构模型,从而形成了高温蠕变疲劳复杂载荷条件下构件的寿命预测新方法和新理论;基于化学-力学-材料相互关系的合理描述,形成了复杂交变载荷与腐蚀环境的交互作用描述模型;(3)高温结构安全评价。通过复杂载荷下裂纹扩展分析和数值模拟,修正了长期沿用的多轴应力下的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及多裂纹干涉-合并准则,提出了高温断裂新参量;基于原位疲劳试验技术,系统研究了高温下焊接接头的多尺度裂纹扩展行为,描述了局部裂纹方向改变对裂纹扩展行为影响的微观机制,形成了高温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新模型;(4)高温涂层的结构完整性评价。建立了残余应力相关的涂层结构断裂理论,发展了涂层结构热-力完整性评定体系,初步构建了微观结构-残余应力-性能的理论框架。在技术层面,突破了高温损伤与断裂的非传统试样的测试新方法,形成了若干非传统高温构件损伤、断裂测试系统和技术原型,为复杂环境下高温构件的结构完整性评价奠定了基础。在应用层面,项目组积极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例如所建立的高温强度分析方法支持了新型紧凑式换热器的开发,应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汽缸的结构优化和材料优选。项目实施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7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6篇,申请国家专利25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项目组成员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际焊接学会HenryGranjon奖1项、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4项。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15名,作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19次。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电子邮件: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