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

0

登记号:G20230187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学科分类:农学;

关键词: 绿色 稻渔 综合种养

绿色分类:生态农林牧渔业;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
成果登记号: G20230187 学科分类: 农学;
绿色分类: 生态农林牧渔业; 项目关键词: 绿色  稻渔  综合种养    
推荐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其他 成果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1.技术名称

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

2.技术类型

全生命周期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

3.适用范围

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技术简要描述

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涵盖种养系统构建及优化、稻渔茬口衔接、病虫害绿色防控、稻田生境改良、土壤修复及肥力补偿等多项分技术,是传统稻田养鱼的升级版,可在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大幅提升稻田的综合生产效能,保障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品质,在实现水土资源的节约、保护及循环高效利用的同时,达到了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是一种兼具稳粮促渔、提质增效、循环节约等多重功能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技术。

5.技术信息

养殖沟坑占比不超过10%的前提下,保证水稻平原地区亩产不低于500kg、丘陵山区不减产,亩均水产品产量超过50kg。

6.商业应用情况

十三五伊始,团队便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与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产业扶贫作为工作重心,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开展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示范及推广工作。通过5年的努力,团队在元阳县建成了哈尼梯田“以渔护田”稻渔综合种养国家级核心示范点1个,示范面积1200亩,辐射带动面积5万亩,带动农户2.7万户,建档立卡户5347户,示范区亩产值达10174.2元,辐射带动区亩产值达8095元,示范区内实现全面脱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7.希望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得到的帮助/支持

8.设备投资

在印尼、菲律宾、老挝、缅甸、柬埔寨、乌干达、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8个国家建立总面积达400公顷的稻渔示范区8个。 设备投资:2400万元。 主要用途:用于支付综合种养系统的改造建设工程中的挖掘机等工程设备的租赁费、水电等生产附属设备的购置费。估算依据:挖掘机等工程设备的租赁费为2000元/亩,水电等生产附属设备的购置费为2000元/亩,亩均设备投资总额为4000元。以建设面积为400公顷的稻渔示范区为例,设备投资总额为4000元/亩×400公顷×15亩/公顷=2400万元。 技术寿命:5-10年。

9.年运行维护费

主要用途:用于支付秧苗、鱼种、虾苗、饲料、水电、人工、设备、维修及管理等生产运行维护费用。估算依据:非洲及东盟国家比较适宜的模式为稻鱼(罗非鱼)模式及稻虾(罗氏沼虾)模式,两种模式下秧苗、苗种、饲料、水电、人工、设备、维修及管理等相关费用约为1500元/亩和2000元/亩。以建设面积为400公顷的稻渔示范区为例,稻鱼模式(非洲国家)与稻虾模式(东盟国家)分别为200公顷。总运行维护费用=(1500+2000)元/亩×200公顷×15亩/公顷=1050万元。

10.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1年。 测算依据:以稻鱼(罗非鱼)模式及稻虾(罗氏沼虾)模式为例。稻鱼(罗非鱼)模式,亩均综合产值6500元/亩,扣除4000元/亩的设备费及1500元/亩的运行维护费用,当年亩均纯收益为1000元;稻虾(罗氏沼虾)模式,综合产值9400元/亩,扣除4000元/亩的设备费及2000元/亩的运行维护费用,当年亩均纯收益为3400元。 因此,两种模式的实际投资回报期均为1年。

11.附加效益

新增产值:3570万元。 测算依据:单纯种稻:亩均产米600-650公斤,单价3元/公斤,产值2000元/亩左右;稻鱼(罗非鱼)模式,亩均产米450公斤,单价10元/公斤,产鱼100公斤,单价20元/公斤,综合产值6500元/亩;稻虾(罗氏沼虾)模式,亩均产米4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产虾60公斤,单价50元/公斤,综合产值9400元/亩。因此,稻鱼模式亩均产值增加=6500-2000元=4500元;稻虾模式亩均产值增加=9400-2000元=7400元。 以建设面积为400公顷的稻渔示范区为例,稻鱼模式(非洲国家)与稻虾模式(东盟国家)分别为200公顷。总产值增加=(4500+7400)元/亩×200公顷×15亩/公顷=3570万元。 产值增加的同时,通过提供创新技术和养殖模式,支持传统水产养殖业向绿色和气候智能型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转变,实现节能减排,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确保粮食安全和营养供给,改善农村生活,提高环境效益。

12.综合效益

与传统种植、养殖方式相比,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工艺上取得了很大创新。相比传统稻田养殖,在稻渔绿色综合种养系统中,物质就地良性循环,能量朝着稻、鱼(虾、蟹、鳖、鳅)双方都有利的方向流动,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鱼类提供了食物,而水稻的生长则净化了水质,从而形成了稻鱼互利共生生态系统,有效提升了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了系统内水土资源污染的难题,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及修复意义深远。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多重功效”的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涵盖山水林田湖草各级生态系统,有效解决系统内的田、水、土、气多要素相互作用及循环等土地利用及保护难题,对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修复意义深远。根据中心在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江苏等地的多个核心示范点测产数据显示:示范点水稻亩产量稳定在300 kg-650 kg,平均增产5%-15%,水产品平均亩产50 kg-120 kg,化肥、农药、渔药等投入品的用量降低50-100%,实现氮磷减排19%-75%,经济效益提升11%-75%。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契合“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综合效益明显。

13.障碍对技术转移影响等级

14.技术成熟度

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等作用,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2019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500万亩,超过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的7%,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贵州、江西、云南等8省种养面积超100万亩。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291.33万吨,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7省种养水产品产量超10万吨。 “十二五”以来,农业农村部已先后在湖北、四川、云南、湖南、重庆、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宁夏等14个示范省(区、市),建立了核心示范区87个,累计面积100多万亩。示范区内已累计培育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200多个,创建稻米品牌30个、水产品牌21个,示范区水稻产量稳定在500公斤以上,稻田增效50%以上,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51.7%,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50%以上,亩均增效1000元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淡水养殖总面积缩减0.59%的情况下,2019年稻田养鱼的面积较2018年增加了14.26%,约28.92万hm2,因此,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体系成熟度高。

15.技术适用性

基于中心在东盟、非洲国家的“一带一路”国合项目的实施基础及调研数据,“稻渔共作”技术完全可以在东盟及非洲具备丰富的水热条件和稻田资源的国家快速落地及进行市场化推广,因为该技术不仅符合当地的农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且作为粮食与优质水产蛋白供应“双保障”,为当地政府解决饥饿、贫困、营养不良等问题提供技术经验。初步拟定印尼、菲律宾、老挝、缅甸、柬埔寨及非洲的乌干达、尼日利亚、塞拉利昂8个国家。

16.技术稳定性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承担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及产业化等相关研究任务的过程中,在湖北、四川、云南、重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宁夏等地设有核心示范点20多个,示范点海拔落差高达2500米,横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3个气候区,涵盖山区型及平原型2大主要生产类型,技术体系的成熟度、稳定性非常高,对环境、技术参数等干扰的敏感程度低,在“一带一路”国家具备良好市场发展前景。

17.技术安全性

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和模式是传统稻田养鱼技术的高效、生态化改造和升级,为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和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从而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粮食产业做出贡献。技术知识产权明晰,技术风险可控,技术经济性突出,已与多家公司合作研发并转移相关技术。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明晰,可以直接进行对接,适合产业化投资。

18.技术转移推广障碍

19.知识产权转让

拟转移技术由本单位单独研发。 代表性知识产权如下:专利:稻-鱼生态种养系统(ZL 201922009745.5)、一体化稻-池塘种养系统(ZL201922155326.2)、稻鱼蛙共作的池塘种养系统(ZL201922016525.5);2019 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稻田绿色种养技术”。 属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过程中不会出现产权争议。


姓名: 左秀婷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
电子邮件: zuoxt@sstec.org.cn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