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村镇易腐垃圾水虻高效转化及其循环再利用

0

登记号:G20190297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学科分类:能源科学技术;

关键词: 垃圾水虻 高效转化

绿色分类:环境健康预防技术;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村镇易腐垃圾水虻高效转化及其循环再利用
成果登记号: G20190297 学科分类: 能源科学技术;
绿色分类: 环境健康预防技术; 项目关键词: 垃圾水虻  高效转化      
推荐单位:

杭州谷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利用腐生性昆虫(如黑水虻、蝇蛆)生长代谢的原理设计特殊生物反应器,融合昆虫与环境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机制,经过近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张志剑团队成功研制了新一代有机废弃物昆虫高效生物转化反应器(发明专利:ZL201110444689.3、ZL200910154353.6;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0302722.2、ZL201120555228.9),即虻/蛆废弃物水虻生物转化与资源再生技术。新技术在智能温室大棚条件下,在1-2周内,将易腐垃圾(如餐厨垃圾)、畜禽粪便、食品加工残余物等有机废弃物快速、高效地转化成数量与效益可观的黑水虻/蝇蛆及虫粪有机肥,同时有效防控恶臭气体及病原微生物扩散。






以村镇易腐垃圾为例,以水虻为昆虫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如下:1)源头分类,主要由政府、社团、志愿者等民众参与指导下的百姓家庭垃圾分类;2)集中收集,主要由物业机构参与下对分类后的易腐垃圾进行专业化收集和运输;3)粉碎与腐熟预处理,将易腐垃圾转化为昆虫的“口粮”;4)幼龄水虻下种与投喂,将易腐垃圾转化为老熟水虻与虻粪物料;5)虫-渣分离,快速将水虻虫体与虻粪物料机械分离,同时精选虻蛹作为种质培育;6)快速烘干新虻或冻存,经二次堆肥后获得虻粪有机肥。

新技术采用“模块化-昆虫农场”组建不同功能的生产车间,配套生物除臭滤床系统消除恶臭扩散;流水线作业就地、快速、高效地将易腐垃圾转化为水虻昆虫蛋白与虻粪有机肥。自2016年10月稳定运行以来,创新技术的工程效能显著,具体成效如下:

1) 高效:1-2周内(垃圾)减量80%以上,加之后续虻粪有机肥再利用,物料减量及资源化合计达到95%以上;

2) 高产:每吨易腐垃圾可生产水虻120-180 kg,虻粪有机肥 150-260 kg;

3) 绿色:无废水废渣排放,采用可逆型基建模式和智能温室大棚取代传统砖瓦厂房相结合,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4) 循环:从废弃物到再生资源,就地(不出乡镇)将餐厨垃圾的“污点”转化为资源的“亮点”。

水虻虫体被业界称之为“天然抗生素的功能蛋白”,本工程获得的黑水虻若能广泛应用于畜禽与水产养殖,可有效地降低人工合成抗性素的使用频率与数量,显著降低抗生素因食物链传递进入百姓食品的风险,健康效益十分明显。虻粪有机肥富含昆虫信息素及功能有机分子,是典型的生防肥料,是绿色种植业的优良有机肥。

与浙江大学的产学研技术攻关,于2016年7月起,谷胜公司在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创建了日处理15吨/天的村镇易腐垃圾水虻生物转化与资源再生实体工程。设施与设备总投资450万,2018年6月起,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应日趋显现。经过3年稳定运行后,预测后续推广项目的资金回报周期为2.5~5.0年。目前,创新技术已经获利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详见下文),注册商标1项,撰写论文5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网等国家级媒体对创新工程的应用进行了5余次报导。


姓名: 张志剑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
电子邮件: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