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河道底泥原位资源化技术

0

登记号:G20180194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学科分类:应用物理学;有机化学;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河道底泥资源化 固化材料多维应用

绿色分类: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河道底泥原位资源化技术
成果登记号: G20180194 学科分类: 应用物理学;有机化学;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绿色分类: 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项目关键词: 生态恢复  河道底泥资源化  固化材料多维应用    
推荐单位:

陶红

成果所处阶段: 初期阶段
合作方式: 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一、成果简介

河道底泥原位资源化技术(River Sediment In-situ Utilization),是上海理工大学自2012年以来潜心研发的适用于河道底泥资源化和原位生态修复的技术体系。该技术包括底泥预处理系统,一体化底泥免烧结制砖系统和河道底泥固化施工系统。底泥预处理系统包括吸泥装置、脱水装置;一体化底泥免烧结制砖系统包括自动加料装置、高速搅拌装置以及成型制砖装置;河道底泥固化施工系统包括自动加料装置、高速搅拌装置以及铺料装置。

该系统通过上述装置来完成河道底泥资源化以及原位固化施工中的四个工艺流程:脱水阶段、底泥预处理阶段、加料搅拌混合阶段和铺料成型阶段。其中,自动加料阶段可针对污染物水平和赋存形态、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添加剂配比和配方,进行区分加料和高速搅拌。通过加入外加剂等将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改变其物理性质且减少其中污染物的迁移,制成不同应用维度和功能的底泥材料,用于河道护岸或护坡建设或河道底质覆盖层或生态护坡,同时研究材料的植生性,既可以解决河道内源污染,也可以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恢复和景观优化的目标。

河道底泥原位资源化技术实施示意图

、关键技术

(1)底泥原位固化稳定化制备不同功能材料的技术,在底泥性质和污染物水平和赋存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水泥的水化反应形成水化产物物理封装或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效态重金属污染物转变为残渣态;加入外加剂,使底泥中的硅、钙、铝等离子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状结构,促进底泥胶结。针对不同应用目标,通过调节配方配比研制出具有多种强度的安全和耐久的工程材料;

(2)面向河道生态恢复的固化材料多维应用技术,即将河道底泥原位资源化,通过排水作业或带水作业,制成砌块型和颗粒型吸附材料,其中砌块用于河道护岸或护坡建设,吸附材料用于河道底质覆盖层或生态护坡。面向生态恢复的河道基础设计不单单是河道基础设施的设计,而是综合考虑护岸护坡的植生性与生态兼容性,要求研制出的生态型护坡材料,不但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满足护坡防洪防冲刷的需求,还能提供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生长的空间,实现岸和水之间的亲水交换,具备一定净化水质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


三、技术适用范围及应用

城乡中小河道遇到的坍塌、河床淤积等生态破坏问题,尤其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处理处置。

示范项目一(2016年)

示范项目二(2017年)


姓名: 成果录入人员4 性别:
出生日期: 2018-05-16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