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中国大陆豆野螟性信息素及其变异与机制的研究

0

登记号:G20175611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化学;

关键词: 豆野螟防治 信息素 化学杀虫剂

绿色分类:生态农业;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中国大陆豆野螟性信息素及其变异与机制的研究
成果登记号: G20175611 学科分类: 化学;
绿色分类: 生态农业; 项目关键词: 豆野螟防治  信息素  化学杀虫剂    
推荐单位: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湖北 知识产权: 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在世界范围内,豆野螟Marucavitrata的防治一直依赖化学杀虫剂,导致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豆野螟性信息素及其应用研究倍受关注。通过该项目研究,开发出一种适宜于室内连续饲养豆野螟的人工饲料,获得豆野螟标准虫源,证明溶剂浸提法和空气收集法是较稳定的豆野螟性信息素提取方法。通过不同极性色谱柱进行GC、GC-EAD和GC-MS分析,发现豆野螟雌蛾性腺中存在4种性信息素组分:EE10,12-16:Ald、EE10,12-16:OH、E10-16:Ald和E10-16:OH,主要组分EE10,12-16:Ald含量为7.67±0.46pg/雌,同国际上的研究一样,3个微量组分无法定量。结合行为学试验、田间诱蛾试验和前人研究结果,推测4个组分在豆野螟雌蛾性腺中的比例接近100:5:5:10。豆野螟不同地理种群(北京、武汉和广州)和寄主品系(豇豆和扁豆)的雌蛾在田间诱蛾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腺中均存在上述4种活性组分,主要组分EE10,12-16:Ald含量无显著差异,微量组分均无法定量。豆野螟的性信息素粗提物和标准化合物不同配比的诱芯的田间试验也未发现与地理或寄主相关的差异。该项目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国豆野螟性信息素组分,首次证明豆野螟中存在4种性信息素组分,为中国豆野螟种群监测和可持续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该研究结果表明豆野螟的性信息素可能不存在变异问题,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效果不稳定可能与组分鉴定不全面有一定关联。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狮子山特1号
电子邮件: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