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华东重要资源植物迁地保育与生境营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0

登记号:G20171113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学科分类:园林学;园艺学;

关键词: 华东植物区系 资源植物 迁地保育 生境营建 上海辰山植物园

绿色分类:生物多样性保护;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华东重要资源植物迁地保育与生境营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113 学科分类: 园林学;园艺学;
绿色分类: 生物多样性保护; 项目关键词: 华东植物区系  资源植物  迁地保育  生境营建  上海辰山植物园
推荐单位:

上海辰山植物园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所属学科:本项目属于园林、园艺和林学科学技术领域。 项目背景: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产业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今天名不见经传的植物,明天可能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作为全球植物资源迁地保育与研究的核心基地,植物园一直引领着战略植物资源的挖掘与可持续利用。华东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大,生境破碎化最严重,加剧了植物濒危乃至灭绝的速度,亟待开展迁地保育。本项目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全面收集华东原生植物,营造多样植物生境,创新性构建了植物迁地保育技术体系,建成华东地区种类最丰富的战略植物资源库。 主要科技创新: 1)创新性构建辰山植物园科技支撑体系:通过调研全球120个核心植物园的功能定位与整体特色,总结出植物园发展规律和趋势,提出辰山植物园建设的系统性、前瞻性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构建了辰山植物园的科技支撑体系,阐明了其发展方向与功能定位、迁地保育、科学研究等六个组成部分的内涵和有机联系,有效指导了华东战略植物资源库的规划设计和迁地保育技术实施,建成占地207ha的上海辰山植物园。 2)科学性资源植物收集和迁地保育:基于数字图像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华东13座山脉117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收集,研发出集活植物和标本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储备了国内凭证资料最齐全、信息档案最完整的战略资源植物3000种、种子2000份、标本60000份、DNA样本5000份。克服了100多种休眠型种子繁殖难题,在国内率先完成600种华东区系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完整生活史的迁地保育工作。运用种群遗传学理论与技术,探索了普陀樟等10种珍稀濒危物种的濒危机制和保育策略,并实施了基于遗传多样性的迁地保育。 3)多样性植物迁地保育生境营造:针对辰山植物园与引种植物原生境差异巨大这一不利因素,通过软土地基上的高堆土技术研发,攻克了土壤盐碱化严重、水质差且2/3山体因采矿被极大破坏等难题,利用生态修复技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0g/kg提高至16g/kg,水质从劣V类优化至III类,构建了平均高6m、最高点13.5m、宽200~400m和长4500m紧邻建筑物的绿环,为多样化的植物保育与展示创造适宜生境。营造了国内首创的矿坑花园、物种密度最大的岩石药用植物园、国内品种最丰富的鸢尾园、科学档案最齐全的华东区系植物园等26个特色专类园,建成华东地区面积最大、专类园特色突出、植物保存体系完善的战略资源植物保育基地。 项目特点:研究成果直接指导工程实践,植物迁地保育技术与专类园营建紧密融合,为辰山植物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发表论文44篇,专著3部,申请专利4项,编写专类植物种植技术手册等6册。 推广应用情况: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如新优植物、物种保育和群落重建技术等,直接应用于辰山植物园建设,并在浙江、江苏、广西、陕西等地的植物园和绿地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571.8ha,累计新增产值达1.98亿元,累计节约资金达1.73亿元。开园3年来已吸引240万人来园区科普体验。
姓名: 马其侠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maqixia@sibs.ac.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