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砷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与大规模产业化推广

0

登记号:G20180471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学科分类:物理学;农学;环境学;

关键词: 高效超富集植物 超富集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 土壤砷镉的植物高效去除技术 土壤重金属活化剂及其生产技术

绿色分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砷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与大规模产业化推广
成果登记号: G20180471 学科分类: 物理学;农学;环境学;
绿色分类: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项目关键词: 高效超富集植物  超富集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  土壤砷镉的植物高效去除技术  土壤重金属活化剂及其生产技术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成果所处阶段: 初期阶段
合作方式: 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一、技术名称:砷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与大规模产业化推广

二、适用行业:土壤修复

三、适用范围:砷镉污染土壤

、技术内容

通过在污染土壤上种植选育的高效超富集植物并配合相应的活化剂等强化措施,快速富集和去除污染土壤中的砷、镉等,将收割的超富集植物进行安全焚烧,焚烧后剩下的少量灰渣采用安全填埋方式进行处置。技术包括:超富集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土壤砷镉的植物高效去除技术、土壤重金属活化剂及其生产技术、超富集植物安全处置技术装备、农田土壤修复管理信息系统、土壤修复产业园示范。该技术的工程应用和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该技术具有四大优点:(1) 投资和维护成本低;(2) 接近于自然生态过程,二次污染风险小;(3) 采选区域可直接作为农林用地,实现污染土地增值;(4) 技术操作性良好,易于大面积推广。

、修复效果

在轻-中度污染的土壤中,土壤砷的年去除效率11%、土壤镉的年去除效率约15%,轻度污染土壤3~5年修复达标。

、技术示范与推广情况

2011年,在广西环江开展砷镉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示范。蜈蚣草提取土壤砷量高达17.5%,经过3年植物萃取-重金属活化联合修复后,土壤砷去除率达到52.5%。

2016年,在四川绵竹开展镉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示范。利用八宝景天等超富集植物对土壤镉的超富集能力,年修复效率达到10%以上。

2016年,在湖南石门开展砷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示范,重点解决当前土壤修复技术的配套性、集成性不足的问题,年去除效率约11%。研发建立了可视化的土壤修复管理信息平台。从产业的角度,建设集土壤修复科技转化、科技孵化、科学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首个土壤修复产业园。

先后在广西环江和阳朔、湖南石门、云南个旧、河北石家庄等地建立了砷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万多亩。

、投资与运行成本估算

总体修复成本约3.5-5万元/亩,包括污染调查、方案设计、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药剂、税收、利润等全部开支项目。第一年种苗、活化剂等材料投入约2.50万元/亩,以后每年的运行管护成本0.50万/亩;轻微污染土壤修复成本3.50万元/亩;轻度污染土壤修复成本约5万元/亩。

、投资回收期

修复达标后的土壤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每亩净收益达0.5~1万元,投资回收期5~8年。如修复后的土地进入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每亩收入可达10万左右。

、成果转化推广前景

技术处于推广前期和产业化示范阶段。目前已通过公开投标等方式获得10个项目,在南北方10余省市进行工程示范,面积1万多亩,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工程技术条件。



姓名: 成果录入人员4 性别:
出生日期: 2018-05-16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