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苏州河底泥疏浚和防汛墙加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0

登记号:G20172234

所属行业:

学科分类:环境水利与评价;防洪;

关键词: 苏州河 底泥 污染评价 疏浚 密闭式抓斗

绿色分类: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苏州河底泥疏浚和防汛墙加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登记号: G20172234 学科分类: 环境水利与评价;防洪;
绿色分类: 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项目关键词: 苏州河  底泥  污染评价  疏浚  密闭式抓斗
推荐单位: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能源与环境技术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主要技术创新内容 为改善苏州河环境景观,保障其防汛安全,针对其底泥要不要挖、如何挖、挖出的底泥如何处理利用以及防汛墙能否降低和如何改造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系列研究:(1)针对苏州河底泥组成、污染特性和疏浚影响复杂的特点,调查分析其底泥耗氧物质的来源、构成、含量与分布,通过底泥耗氧过程实验室与现场测定研究,揭示了苏州河底泥的耗氧机理和时空规律,得出了苏州河底泥污染物疏浚前后释放通量;通过建立水质数学模型,预测分析苏州河底泥疏浚后的生态毒性时空变化规律和环境效果。(2)针对苏州河底泥杂物多、污染重、处置难的特点,基于疏浚次生污染影响最小、疏浚效率最高、环境效果最佳以及防汛安全和航运安全保障等要求,通过开展抓斗、反铲、真空绞吸式三种疏浚设备适用性中试研究,提出了改造抓斗的环保型高效经济疏浚设备和技术以及多点同步候潮作业方法;形成了疏浚范围控制、疏浚工艺优化、输运系统组织,以及杂物分离、污泥上岸处理处置和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3)针对苏州河受洪、涝、潮、控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特点,建立完善与太湖流域河网无缝链接的苏州河水系数字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统筹太湖流域近、远期防洪标准和区域排水除涝标准,研究提出现状、近期和远期工况条件下的苏州河设防高水位;解决了防汛墙改造墙高设置问题。(4)针对苏州河防汛墙结构复杂、立体交叉设施众多、沿岸建筑物密集、改造空间狭小和难度大等特点,研究形成因地制宜的现有防汛墙利用、苛刻环境保护、创新改造结构和防汛墙生态景观营造等系列技术。 项目特点 (1)建立了苏州河底泥通量数学模型(SedFlux),实现了与水质数学模型的耦合,科学评估了苏州河底泥疏浚的水质改善效果和持续时间,并首次采用SEM/AVS方法,研究了疏浚后苏州河底泥的生态毒性。(2)创新制定了针对复杂污染底泥疏浚控制目标;研发了环保型密闭式抓斗疏浚设备和技术;提出中心城区河道污染底泥开挖、长距离多节点控制的水上运输、杂物分离与底泥填埋处置的组合工艺。(3)创新升级响应数字地面高程分布变化的降雨产汇流、泵闸调度以及雨水泵站集中入流和地面分散入流与河网蓄排水的精细模拟技术,首次揭示出苏州河水系遭遇不同水情影响下的苏州河高水位分布规律。(4)创造性运用门洞式结构和无挤土、弱振动桩基等防汛墙改造技术,解决了交叉和密集紧邻建筑物的衔接与保护问题;因地制宜利用底板前齿创新设置墙前花槽,改善水岸生态景观。 应用推广情况 研究提出的底泥污染特性评价和疏浚效果预测、河道疏浚组织、工艺、尾水及底泥处置方案、中心城区防汛墙改造技术等成果在苏州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为国内近年大规模兴起的城市河流污染底泥治理提供了成功的成套经验和技术,示范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技术应用后达到了预期目的,极大的提升了上海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姓名: 张宝秀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zhangbx@swedri.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